船企真正回暖尚待时日
|
⊙记者 温婷 ○编辑 阮奇
工信部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及浮动结构体出口金额95.5亿美元,同比增长62.2%。而此前公布的一季度完工量和新订单量两大指标,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幅,其中新承接船舶订单量约为去年同期的10 .5倍。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转暖,造船业虽已走出最低谷,但行业萧条短期仍难改变。在此情况下,很多船企通过转向海洋工程装备生产来寻求高附加值及收入的多元化,这将成为行业的新增长点,只是转变过程仍需时日。
船企新单仍一票难求
一季度,我国船舶及浮动结构体出口金额95.5亿美元,同比增长62.2%,增幅提高11.2个百分点;进口金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增幅下降3.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达145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8%,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9 %。新承接船舶订单量826万载重吨,约为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10 .5倍,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67%。
从出口情况、完工量和新订单增长来看,喜人的同比增幅似乎预计着行业向好。但从记者调研来看,船企的订单并没有恢复到预期水平。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高层对记者透露,尽管此前并未遭受到撤单或延期交付的情况,但也并未感觉到行业的明显向好。江苏另一家以油轮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大型船企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只是在保证在手订单的如期交付。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8410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手持订单量下降2 .2%,“很多企业仍在消化原有订单,特别是原来被延期交付的那一部分,新订单仍然一票难求”,一位船企高层对记者表示。
三大指数揭示行业走向
银河证券分析师田书华告诉记者,除了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个反映行业景气度的指标外,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也是反映行业走势的重要标准。造船公司业绩由造船三大指标及船价指数决定,而造船三大指标及船价指由BDI决定,BDI由国际贸易量决定。目前,后两大指数仍处于历史低位。
“一般来说,只有当新船成交量基本达到或超过同期新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开始回升,新船价格开始止跌企稳,船东开始按时接船,撤销订单、合同重谈现象基本消失,新造船市场才能被认为是开始回暖。”田书华说,“目前无论是从指数还是历史经验来看,造船业只能说是走出历史最差,真正回暖仍要等到2012年。”
不仅如此,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诚,很多船企的原材料成本压力正在加大。船用刚材、燃料等价格的飚涨,都给船企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有分析指出,按目前新船价格测算,钢材成本约占全部造船成本的35%,钢材价格每上涨10%,将增加造船成本3.5%。同时,本次钢材价格上涨发生在船市萧条期,船价下跌与钢材价格上涨正同时挤压着企业利润。
海洋工程或成新增长点
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负责人指出,现阶段应该向韩国学习,争取向生产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海洋工程装备方向转变,这既可以增加收入来源,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结构升级。
此外,海洋工程装备将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养,政府在这方面也会予以相关的措施扶持。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很多造船企业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振华重工、中国船舶、中集集团都已经开始涉足这方面业务。田书华告诉记者,造船企业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有优势,长期来看这也将成为企业业绩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