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广告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董事会能否“还君明珠”
  • 当地国资败阵资本玩家 景谷林业“明珠蒙尘”怨难诉
  •  
    2010年8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调查·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调查·公司
    董事会能否“还君明珠”
    当地国资败阵资本玩家 景谷林业“明珠蒙尘”怨难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地国资败阵资本玩家 景谷林业“明珠蒙尘”怨难诉
    2010-08-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赵一蕙 ○编辑 全泽源

      自8月9日起,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的松香价格开始小幅反弹,价格已从9200元/吨涨到目前(8月16日)的1万元/吨。虽然这可能是一波季节性反弹,但松脂资源日益减少的趋势却已为业内公认。据华讯松香网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两广地区松林老化,砍伐严重,松脂资源日益减少,两广地区的相关企业已纷纷奔赴云南抢占资源,云南有望成为未来中国最重要的松脂资源产区。可叹的是,坐拥松脂资源的上市公司云南景谷林业,近年来却“荒废”松脂资源,远赴北京搞地产项目,致使企业逐渐丧失造血功能,盈利每况愈下,让有识之士扼腕。就在十几天之前,在景谷林业的一场股东大会上,一心想重振松香等林化产品的第一大股东景谷森达黯然落败,新一届董事会依然被第二大股东中泰担保所控制。“明珠蒙尘”的景谷林业,已经在亏损的泥淖里折腾了很久,未来何去何从?资本玩家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最近,本报记者深入云南景谷县调查,试图拨开其中的层层迷雾。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全泽源

      为何好景不长?

      景谷位于云南省普洱中部偏西,素有“林海明珠” 美称。当地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景谷林业就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可谓“明珠”代表。

      来到景谷县正值景谷林业股东大会召开前夜。因为思茅通向该县城的二级公路正在修建,加之这个多雨季节带来的泥泞、塌陷,正常情况下3个半小时的车程变成了7个小时。不过,坎坷与群山并没有阻断这座无名县城的现代化气息,随着山路的开阔,进入眼帘的是平整宽敞的街道、齐整的民宅以及美丽的山景。

      尽管景谷当地旅游资源并不稀缺,但交通不便导致当地主要靠林业创收。这县城唯一的上市公司景谷林业自然是当地财政的重要来源。上市之初,该公司年上缴利税占县财政收入的70%以上。可惜好景不长。从2001年至今,“泰跃系”下属公司中泰担保通过股权转让及董事会改选入主之后,景谷林业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业绩从当时的“效益的顶峰”连连下滑至亏损;拥有良好资源的情况下,主营之一的林化业务被边缘化到已经停产;林板业务乏善可陈;重金投资的项目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半途而废”。

      颇有些反讽意味的是,景谷林业如今1.7万名股东中,可以说几乎从未有人真正踏上过这片土地,当地普通民众对景谷林业的股票也不感冒。“刚上市时当地人买得挺多,但这么多年来,景谷林业的效益越来越差,很多人都感到寒心,都没有人愿意买。”有当地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2002年依靠房地产收入公司实现净利润2214万元,亦是公司上市后的业绩顶峰;但2003年骤降至1156万元;2004、2005年再遭“腰斩”,仅为 500至600余万水平,到了2006年更是亏损高达3400余万。接下来的两年里,公司依靠转让北京君合房地产才转为盈利3300余万和870万。2009年全年,没有了投资收益的“装饰”,公司亏损扩大将近9200万元。而据今年计划,董事会给经营层下达的任务是今年减亏至2800万元,但最新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今年1至6月亏损2119万元,亏损同比增加28.6%,半年几乎亏损了计划中的全年数额。

      2001年,泰跃系风光接手景谷林业,将近9年后,新一届董事会却要“临危”诞生。

      谁的董事会?

      今年7月底,一拖再拖的股东大会终于在景谷召开。尽管其中弥漫着暗战的硝烟,但经过与结果却平淡乏味,筹谋争夺公司控制权两年之久的公司第一大股东景谷森达“铩羽而归”。通过这次选举,景谷森达在董事会中的席位不升反降。临危接手的新一届董事会并不被所有股东看好。

      “准备了两年,为的就是这么一天。”股东大会当天曾有景谷森达方的股东代表这样感叹。据了解,景谷森达是景谷县财政局为了解决景谷林业的问题专门成立的公司,目的就是为了要取得对上市公司的真正控制,让公司经营恢复正常。2008年11月,即第三届董事会快于12月8日到期时,当时身为公司第二大股东的县财政局将所持23.43%股份全部划转给了景谷森达,同时景谷森达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最终以微弱优势夺回了第一大股东之位,意图趁此换届机会改选董事会,重新掌控景谷林业。

      但是,因为两大股东持股比例极为接近,两者又始终无法达成一致,股东大会召开日期一再更改拖延,原本应该在2008年换届的第三届董事会任期延至今年6月30日,为此证监会云南证监局还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在监管部门压力之下,今年7月底,在景谷当地终于召开了这场迟来的股东大会。

      不难看出,关于这一届董事会的难产和第一大股东景谷森达、第二大股东中泰担保之间的“较劲”已非新鲜事。然而,此次改选,景谷森达以失败告终。

      从资料看,此次当选的9位董事中,马春华、尚四清、王会明三人拥有中泰担保的背景,而董事兼总经理杨湘云系“新人”,其承担着发展公司新业务——集装箱底板的重任,不过并不为景谷森达方面支持。另外两名董事邱海涛、李和为景谷林业老员工,分别出身于景谷县审计局和县林业局,因熟悉公司情况为两方认可。至于独董,管云鸿为资深会计业人士,其所在事务所为云南大多数上市公司进行审计,赵元藩为云南省林业届“元老”,这两人均系公司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但遭到景谷森达的两位董事投票反对。而贾林青则是由中泰担保方面推荐的公司老独董,拥有法律实务经验。

      从景谷森达角度看,原先第三届的8人董事会中,非独董董事人数总计5名,代表森达方董事占到两席。而上述9人董事会中,非独董董事6人,除两位董事为两方共同接受的人选外,其中4人均系由中泰方面提名;当选的独董3人,景谷森达提名的其他候选人无一当选,其原想要通过董事会改选掌握控制权已基本无望。

      “其实这个结果我们也预料到。”森达方面有人士这样表示。这次选举实则是一次二级市场“筹码”的比拼。从之前的选举规则看,此次投票采取差额选举,经参与投票股东过半数同意,分别按得票高者当选。从持股比例看,约1.3亿的总股本中,景谷森达、中泰担保分别持有3319万股和3170.27万股,占比25.57%、24.42%。而在现场投票阶段,中泰担保方面的候选人票数无一过半,但最终156名股东的逾1700万股网络投票实现了惊人逆转,参与投票的总票数上景谷森达方面推选的候选人都未曾过得半数。

      “其实森达方面也想通过二级市场吸筹,但是筹码十分集中,十分难操作。”有人士向记者透露。从最后的选举结果看,中泰担保虽表面持股量屈居第二,却能实质把控景谷林业。

      对于如此结果,有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其实这里面并不存在外界所说的鲜明对立。从履历分析,这次的董事会构成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他同时补充,新一届的董事会既有熟悉林业的董事人选,又有法律和会计界人士,并且景谷当地的老员工也留在了董事会,景谷森达方面只是对个别人选存有意见。

      守着“金山”哭穷?

      但景谷森达对原董事会的不满并非仅仅是针对董事会人选,让景谷森达无法坐视不理的核心原因是,此前中泰担保主导下的董事会经营景谷林业不力,“不懂林业”是其对原董事会的评价。据了解,公司一度最盈利的林化产品已经停产,坐拥资源却没有“发家致富”,这令人扼腕。

      2009年下半年起,原为公司主营产品之一的松香开始高歌猛进,由此景谷林业股价年初有段时间颇为坚挺。殊不知,景谷林业的松香、松节油林化产品早已因为缺乏资金停产一年半有余,只有林板业务还处于经营状态。

      但这一点,公司仅在今年半年报中以一句“林化业务处于停产状态”交代过去,对于这项业务具体停产时间、原因、影响以及停产损失,并未详细披露。而可以追溯的一个细节是,公司去年年报制定的2010年经营生产目标中,仅提到了林板业务的产销计划和植树竹材基地计划,未提到任何林化产品的生产计划。

      坐拥大好资源的景谷林业,正守着“金山”哭穷。林化业务原是公司上市时最为赚钱的业务之一,其生产的“海帆”牌松香是云南知名产品。2001年,公司主营为林化、林板、林木三大块,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8335万元、5520万元和4727万元,毛利率分别为30.86%、11.14%和50.49%。此后林木业务逐步萎缩,成为林板和林化为主的格局。

      而在2004年至2006年业绩下滑严重的几年里,林化业务不但规模处于下降通道,其毛利率也下滑严重,最高不过16.66%,至2006年下滑至低谷9.09%。据了解,尽管景谷林业林化业务所获得的相关补贴支持比上市之初减少从而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按照正常的经营,该业务毛利率至少应能保持在15%左右。

      在历年年报中,公司将这一问题归因于原料松脂相关政策的变化及价格波动,从而导致收购成本上升。但有知情人士指出,景谷林业拥有51万亩采脂基地,完全可以提供生产原料,根本无需从外部收购生产原料,而公司方面却未曾好好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据称,采脂基地的人力成本并不高,完全能够抵消外部收购的成本,亦可以摆脱上述依靠外部收购原料进行生产的局面。资料显示,上述采脂基地还是上市公司的首发募投项目之一。在约2亿的募投资金中,有8800余万投入采脂基地、采育基地,为的就是确保松脂供应量,稳定原料来源。2001年年报披露,在当年公司已快速完成了办理其中51万亩基地林权归属手续工作。

      对于这一点,景谷林业现任管理层并不否认。“公司的确有51万亩采脂基地,但是没有这么多工人可负责收脂,即使承包给农户,也需要支付不菲的劳务费等费用,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相关人士这样表示。

      这正是景谷森达方认为原董事会的“失职”之处。“按照森达方面的计划,应该先好好利用51万亩的资源,让松香等林化生产部门恢复生产,而后再与科技单位合作,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有知情人士这样表示。反观当地竞争对手的林化业务,却趁公司林化的停滞不前而“招兵买马”。据悉,近年来,景谷林业多位公司经营层人士都跳槽到公司竞争对手处任职。

      至于林板业务也是一路磕磕碰碰。定期报告显示,公司在2003年收购玉加宝人造板公司75%股权并于2004年开始全年并表,2004、2005两个年度分别实现净利润948万元、1830万元,但到2006年12月,公司又决定将之全部转让,全年该公司亏损1860余万元。玉加宝公司最终未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点。

      如今景谷林业原先的两大主业已日趋脆弱。201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林化产品营业收入仅为969万元,同比下滑达到71.8%,毛利率为负1.52%,而林板业务虽然营收增长65%达到8583万元,但毛利率也为负6.13%。

      错过“翻身”良机?

      原有业务经营不善,新的公司或业务却从未产生过利润,新旧夹击下的景谷林业业绩由此衰落。据公司董事会方面说法,经营层曾遇到过“翻身”良机却未能好好把握,也需承担一定责任。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几年公司频繁更换总经理人选,远比董事会换届来得勤快。

      2002年开始,景谷林业的资金投向了远在北京的房地产、科技园等项目,并想以此作为利润引擎。但这几年来这些公司不是从未赢利就是“半吊子”工程,却均耗费了景谷林业大量资金。

      2004年董事会决定,让玉加宝人造板公司向景谷林业的另一家控股子公司——北京君合房地产投资1300万,以供后者继续开发北京项目。北京君合是公司2001年10月投资3500万元成立的控股68.63%的子公司。该公司在2002年贡献收入2.6亿元,力压公司林化林板业务,使得全年净利润微幅上涨,被视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由此,2003年公司向房产公司两次提供总计借款4500万以补充流动资金,但因无销售收入当年该项业务贡献为零;2004年,子公司玉加宝亦参与投资,但君合房产全年依然亏损;2005年,公司又再次将原本对君合房产的2100万借款转为增资款,但因几个月后君合房产再度引入外部增资,景谷林业持股比例由此降为37.01%,从此不再并表。除了借款和增资款,在2002年、2003年内,景谷林业对北京君合另一股东国锐房产,分别有高达1.1亿的土地预付款和8375万元的预付合作开发项目工程款,到了2004年,国锐房产尚有7374万元的欠款。

      从成立到转让前,这家享用了景谷林业大量资金的房企,只在2002年对净利润有过贡献。截至2006年,该公司还占用景谷林业本金加占用利息总计5713万元。而因为项目迟迟未曾产生收益,公司于 2007年12月和2008年6月,分两次将所持总计37.01%的北京君合股份及5150万债权以2.3亿元总价转让给了国锐房产,由此才使得公司2007年得以扭亏,2008年继续盈利,但2009年没有了投资收益的“掩盖”,业绩出现了巨额亏损。

      “当时董事会要求经营班子合理有计划地利用超过2个亿的北京君合的股权转让款,但因为公司属于林业企业,还受景谷当地林业局管辖,因此董事会对经营层的授权很大,但经营层没有合理利用,错过了最佳翻身机会。”记者在当地采访时获得如此解释。

      景谷林业的其他投资也几乎是“颗粒无收”。2002年,景谷林业投资5000万元参股北京科技园文化建设有限公司。但此后该公司如石沉大海,直到2009年年报披露时,突然曝出高达4100万元的减值准备。

      此外,景谷林业这几年成立的子公司几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定期报告显示,从2002年至2003年开始,公司先后总计投资约1620万成立了景谷森力、北京景林科技、江城茂源、云南云松等多家公司。这四家公司成立至今,景林科技、江城茂源两家公司在历年定期报告中均显示为亏损,其中景林科技已于2007年被注销。而另两家公司,云南云松和景谷森力仅有1或2个年度为微利,但亏损愈发严重,最高达到过670万和194万。

      董事会将2008年开始的经营困境归咎于经营层的“失职”。事实上,自中泰担保2001年入主董事会以来,景谷林业频频更换经营层。2001年,中泰担保入主第一届董事会,改聘方志坚担任总经理;后方志坚在2002年第二届董事会产生时连任,其任期应至2005年;但在2003年年报中,公司总经理变为原副总经理李兴平;2005年,第三届董事会聘任的总经理变为王颐;此后王颐离职导致公司2007年改聘王宇担任总经理,而随着这次第四届董事会的诞生,总经理又变为杨湘云。

      在经营层走马换灯的背后,却是景谷林业主业的每况愈下,对外投资的钱都“打了水漂”。

      走出困境还是滑向深渊?

      或许现在归咎于哪一方已于事无补。股东大会之后,新一届董事会的任期将有3年。同为中泰担保主导的董事会,在前面近 9年里未能给公司带来任何福音,在将来的3年里,会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据了解,资金紧张,造血功能缺乏,是景谷林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最新的半年报显示,仅上半年,公司将部分林地、林木资源和生产设备予以抵押,10余次向银行借入为期一年的流动资金,总金额在1亿元左右。截至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仅为184万元,公司短期借款高达1.96亿元,另有高达2480余万的应付职工薪酬。而经营性现金流为负615万元。在一个生产部门已停产的情况下,公司如何才能走出恶性循环?

      从目前的部署看,公司新的发展方向为生产集装箱板材,并寄望于新的总经理改变这一状况。去年7月3日,公司公告出资928万收购杨湘云等两位自然人所持的登明集装箱地板公司79%股权,此后,公司出资940万元对该公司同比例增资。集装箱板材主要用料为竹木,亦是景谷县一大资源。在林化业务已停产,原有传统人造板业务微利的背景下,“抢滩”附加值较高、市场销路较好的集装箱底板似乎很合情合理。

      据公司方面介绍,登明公司系省内知名企业,成立超过20余年,通过收购股权可以避免重新获得一些生产资格认证所需花费的时间,同时景谷林业也有望分享该公司的技术配方、专利优势,便于快速产生效益以“救急”。于是,登明集装箱剩余21%股权的持有人、总经理杨湘云被中泰担保提名为此次董事会非独董董事候选人,最终也顺利当选,并被董事会聘任为公司总经理。由此可见董事会对登明公司的“看重”。

      但2009年年报中,登明公司亏损为738万元。最新的半年报显示,登明公司亏损523万元,尚未进入利润期。而公司将这原因归结于交通的不便。据悉,因为集装箱运输景气度的提升,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但却因修路导致发送货物困难。由于公司销售部门位于昆明,运往国外或国内华南地区的底板产品均需运至昆明再统一发送,因此即使销售部门订单饱满,但道路不便则难以发货。

      不过,从以往景谷林业对外投资的连败结果看,登明公司能否帮助景谷林业走过难关暂难定论。

      让投资者深感悲观的是,按照董事会计划,公司今年的目标只是“减亏”而非“扭亏”,这意味着即使按照计划完成任务,景谷林业也难逃明年戴帽的命运。如真落得如此地步,纵是明珠亦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