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广告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文化体制改革提速 新兴企业上市潮涌
  • 外储多元化加速推进
  • 美欧日“比丑” 投资人忙换仓
  • 文化企业资本市场实现“全方位”对接
  • 粤传媒:资产注入
    细节须“边走边看”
  •  
    2010年8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文化体制改革提速 新兴企业上市潮涌
    外储多元化加速推进
    美欧日“比丑” 投资人忙换仓
    文化企业资本市场实现“全方位”对接
    粤传媒:资产注入
    细节须“边走边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储多元化加速推进
    2010-08-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衡道庆

      

      中国高达2.4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始终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将外储这些“鸡蛋”如何分配在不同的“篮子”里,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在增持或减持美国国债方面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与此同时,近几个月中国持有日本国债的数额则呈现“扶摇直上”的态势。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外汇储备参考市况做出的短期调整,说明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在配置方面更加注重均衡,不排除今后将外汇储备向亚洲国家以及与中国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国家倾斜的可能性。

      连续增持日本国债

      日本财务省8月9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6月份净购入4564亿日元(约合53亿美元)日本国债,为连续第6个月净购入日本国债。此前,中国在今年5月份净购入7352亿日元日本国债,超过今年前4个月5410亿日元的增持规模。

      与此同时,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额却出现了波动。数据显示,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我国一直减持或“零增持”美国国债。这种情况在今年3月发生改变,3、4月份我国分别增持美国国债177亿美元、50亿美元,持有美国国债余额一举突破9000亿美元。而5月份,我国又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325亿美元,是去年12月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减持。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表示,外汇储备增持美国以外的他国国债,是与美元的走势相关的。由于美联储一直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美元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维持低位,这也影响了美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但是他提醒,外汇储备仅仅是根据市场情况,短期上做一些调整,即在外储的增量上有变化,而存量的规模很大,其结构很难撼动。他认为,除了日本国债,中国的外汇储备在韩国国债等方面可能也有会突破。

      外储要考虑“战略多元”

      实际上,外汇储备的“大管家”——国家外汇管理局一直在强调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即通常所说的“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市场也有声音认为,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元资产部分过多了。

      对此,外汇局相关人士回应说,“平时大家总是担心我们这个资产拿多了、那个货币拿多了,其实通过近年来持续的多元化投资,这一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至于目前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向,据记者了解,主要投资于投资收益比较稳健、风险水平相对较低的金融产品,包括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类、机构类、国际组织类、公司类、基金等资产,也包括通货膨胀保护债券、资产抵押债券等各类品种。因此,外汇局今年以来大举增持日本国债的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提醒说,对外储多元化的趋势要肯定,但是不能仅仅是证券投资的多元化,还要在运用机制、货币结构等多层次上进行多元化。他认为,要与中国的发展战略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结合,考虑外汇储备的战略收益。

      此前,外汇局也指出,保障外汇储备的安全需要考虑到“战略性”,即确定货币结构时,要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和对外支付需要、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等宏观或战略性因素。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也赞同上述观点。他表示,目前国际币种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外储资产的多元化。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货币格局有了一些调整,以前市场更多关注欧美货币,而今后亚洲货币的崛起是必然趋势,比如日元、韩元等,外汇储备投资要顺应这个趋势,对相关货币资产加以丰富,从而更好地分享亚洲未来的发展。

      美债不会“遭弃”

      尽管日本国债暂时“受宠”,但是目前看来,美国国债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投资对象。截至5月底的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额占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35.6%。

      业内人士介绍,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国债市场,美国国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市场容量,交易成本较低。长期以来,它既是其国内投资者(美国国内对其国债的投资超过50%),也是国际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对象,世界很多中央银行都持有美国国债。

      外汇局曾在7月初明确表示,中国外汇储备经营强调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美国国债市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市场。

      而外汇储备增持或减持美国国债都是正常的市场投资操作。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市场供求变化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国债价格波动,其他资产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国债的相对吸引力,为此,外汇局在投资活动中会不断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操作,对此不必进行政治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