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广告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业绩回升未能引发资金流入
    QFII 7月继续小幅赎回
  • Grant Thornton 全球CEO:
    目前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佳时机
  • 汇金债或于24日登陆银行间债市
  • 新基金发行“僧多粥少”
    股基平均募集额同比减半
  • 多家在港中资机构拟发人民币基金
    期盼内地债市尽快放行
  • 市场动态
  •  
    2010年8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业绩回升未能引发资金流入
    QFII 7月继续小幅赎回
    Grant Thornton 全球CEO:
    目前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佳时机
    汇金债或于24日登陆银行间债市
    新基金发行“僧多粥少”
    股基平均募集额同比减半
    多家在港中资机构拟发人民币基金
    期盼内地债市尽快放行
    市场动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基金发行“僧多粥少”
    股基平均募集额同比减半
    2010-08-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孙旭 ○编辑 谢卫国

      ⊙记者 孙旭 ○编辑 谢卫国

      

      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数目持续攀升,但单只基金募资规模却有所下降,发行市场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另一方面,上半年“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市场避险情绪浓厚,使得资金向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基金靠拢,股票基金平均募集额同比不及去年一半。

      新基金发行“一升一降”

      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截至8月16日,今年以来共成立新基金88只(A/B基金合并算),募得资金共1395.68亿元,平均单只基金募资15.86亿元,而去年同期成立新基金数目为82只,平均单只基金募资规模为26.51亿元。

      不仅如此,数据显示,去年同期共成立偏股型基金48只,单只基金募资规模为33.51亿元,而今年以来共成立偏股型基金74只,单只基金募资规模则为14.01亿元。

      “现在基金发行基本呈现‘僧多粥少’。一方面,基金发行审批通道拓宽,新基金扩容明显提速;但另一方面,市场的财富效应缺失,使得投资基金的增量资金不能有效激活。大家都在抢这些‘粥’,自然分到各家碗里的就少了。”市场分析人士如此评论目前的新基金发行市场。

      固定收益类基金走俏

      在股市震荡背景之下,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风险相对较低的债基和货基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

      数据显示,虽然今年以来成立的债基数目只有7只(A/B/C合并算),但单只债基的平均募资规模为21.23亿元,7只债基的募资总规模为148.58亿元;货币基金成立2只,平均募资规模36.96亿元,募资总规模为73.92亿元。

      从报批的基金情况也可以看出,市场风向逐渐偏向固定收益类基金。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截至上周末,已有18只基金募集申请接受受理,其中偏债型基金8只,占据半壁江山,另有7只偏股型基金和1只货币型基金。

      募集规模成市场反向指标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今年的基金募集情况与市场走势暂时出现了一定的“负相关”。

      虽然市场在上半年震荡下行,但从数据上来看,除了受节假日影响的1月份,上半年其余每月成立新基金的募资规模都保持在180亿元以上,其中吸筹“最劲”的6月份共成立新基金18只,募资规模为271.15亿元。

      而到了7月份,市场开始大力反弹,新基金的发行情况却开始持续走下坡路。数据显示,7月份上证指数从2400点附近上涨至2600点以上,涨幅达到9.97%,而当月成立新基金数目仅有7只,募资规模仅为77.90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目前的基金发行销售情况已经与08年市场表现最坏时相当。数据显示,08年3月至10月,上证指数从4400点跌至1700点,跌幅高达60%,同期共发行了80只基金,发行总规模1200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