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巧妙把握期现市场间的互动关系
  • 融资余额节后激增 个股表现迥然不同
  • 期指多头乐观 套利机会增多
  • 期指助推期货市场从量变走向质变
  • 加息难改流动性充裕 股指延续上涨趋势
  •  
    2010年10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巧妙把握期现市场间的互动关系
    融资余额节后激增 个股表现迥然不同
    期指多头乐观 套利机会增多
    期指助推期货市场从量变走向质变
    加息难改流动性充裕 股指延续上涨趋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指助推期货市场从量变走向质变
    2010-10-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胡俞越 编辑 梁伟)

      4月16日,一声锣响宣告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诞生,成为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股指期货打通了股市和期市,从而赋予了期货以更多的金融属性。因此,在金融期货得以破题的同时,期货市场也正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至今,股指期货已走过了半年的历程,回顾过往,股指期货在这半年中成功实现了“平稳起步,安全运行”的目标,并在股市下跌中经受住了考验,初步显现出规避风险的作用;展望未来,配合股指期货的功能发挥,期货业也应当在各方的努力下实现质的飞跃。

      

      量变催生质变

      依据海外的经验,判断一项金融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是其交易量的大小,因为交易量不仅是投资者需求度的表现,也是防范流动性风险的重要保障。截至10月15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日均成交额27.35万手,按照这一标准,股指期货已成功的站稳了脚跟。

      股指期货的平稳发展也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达22.09亿手,累计成交金额为206.29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9.57%和128.24%,期货市场的体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期货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在中国金融创新相对不足的背景下,创新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基本都可以得到保障。因此,如何发挥金融工具的市场功能是更重要的课题。值得欣慰的是,经过监管层套保文化的宣扬和投资者理念的更新,以券商自营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避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据公开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自营部门通过套期保值,在此次下跌中减亏分别达2.2亿和1亿元以上,机构投资者避险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股指期货已初步发挥了规避风险的功能。

      从股指期货的持仓量和成交持仓比来看,投机交易已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持仓量的稳步攀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据统计,自6月中旬以来投机持仓比已基本维持在10以下,较早前20多倍已得到较大改善。尽管投机交易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并且以投机交易为主的市场也并不是投机市场,但基于中国仍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保证股指期货市场的安全平稳运行仍是市场初期的首要前提。

      同时,股指期货的上市改变了期货公司的竞争格局。由于股东的庞大客户基础和较强的研发实力,券商控股的期货公司异军突起,在与传统期货公司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优势。事实上,在高精尖转的股指期货市场中,公司的竞争更多意义上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而这一过程又需要依托专业人才的聚集和经营理念的更新。因此,在金融期货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的定位期货公司的角色,如何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期货公司和监管层需要共同深思的课题。

      

      加强监管 加速创新

      展望后半年的发展,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和平稳运行仍是首要目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要求仍是最后底线。股指期货来之不易,市场主体应继续保持自律,监管层也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共同维护尚处婴儿期的股指期货市场。

      在此范围内,加强创新并进一步发挥市场活力也是期货市场发展的必举之措。此处,创新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基于股指期货的理财产品创新,二是期货新品种的创新,三是拓展期货公司经营范围的制度创新。

      一、理财产品的创新。目前,证监会已就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与股指期货提出了相关指引,从这些指引来看,套期保值是这些机构投资者唯一可以进行的操作策略。事实上,除套期保值这一基本功能外,利用股指期货进行资产配置也是重要功能之一。股指期货本身具备对风险分割和转移的功能,因此利用股指期货可以配置出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理财产品。从海外机构投资者的实践来看,通过股指期货构造期现或跨期套利产品、通过Alpha策略构造赚取绝对收益的理财产品,以及利用股指期货代替指数构造可转移Alpha策略的加强型指数基金,都是基于股指期货资产配置功能的具体体现。如果能做好研发、交易和风控制度的准备,这些策略的风险通常低于单方向的交易方式,而且对股指期货市场投机持仓比的下降也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无论是政策指引还是机构自身,都应重视股指期货资产配置功能,以便进一步开发细化投资者风险收益需求的理财产品。

      二、期货品种的创新。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行和国债市场的不断完善,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但是在当前背景下,人民币遇到了“外升内贬”的困境。面对美国试图通过贬值而加速复苏的外部压力,以及国内刚企稳回升的经济势头,人民币的币值似乎正在寻找一个折中的权衡。然而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公认的必然趋势,由此形成的预期更是对人民币形成了巨大的升值压力。同时,2009年以来国内将近10万亿的天量信贷已形成了强烈的通胀隐忧,日益高企的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其他资产价格,传导至消费品终端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推出汇率期货和利率期货,利用市场内在力量破解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困境,是可供选择的良方。

      三、拓展期货公司经营范围的制度创新。从期货公司完整的业务划分来看,一般可分为期货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代理境外期货业务。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期货公司经营范围仅限于经纪业务。期货市场本身只是一个小众市场,但这一市场却要承载着160多家期货公司,造成了期货公司以交易量为纲和手续费不当竞争的局面,期货公司距离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要求还相距甚远。随着期货市场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不断推进,破除业务限制的坚冰已刻不容缓且正逢其时。不久之前,证监会已就关于《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彰显了监管层破除制度障碍的决心。从目前期货公司的人才储备来看,先行试水期货投资咨询业务(CTA)也较为稳妥,此举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期货公司的专业优势,拓展期货公司的利润来源,也有利于培养国内机构投资者,提升各类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就股指期货市场而言,CTA的推出使期货公司有能力提供更高质的服务,量身定做的套保方案等个性化服务也将得以实现,从而助推期货公司进入服务、人才和盈利能力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可以预见的是,在可控和渐进的前提下,随着期货公司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做大做强做优期货公司也将得到保障,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胡俞越 编辑 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