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专版
  • 12:广告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10:资金·期货
  • A11:信息披露
  • A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加息预期上升 沪指震荡下行再失年线
  • A股的三国演义
  • 每日关注
  • 攻防兼备 基金调仓布局“抓”来年机会
  • 30年国债中标利率低于预期
    通胀预期影响债市短暂回暖
  •  
    2010年12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场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场封面
    加息预期上升 沪指震荡下行再失年线
    A股的三国演义
    每日关注
    攻防兼备 基金调仓布局“抓”来年机会
    30年国债中标利率低于预期
    通胀预期影响债市短暂回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的三国演义
    2010-12-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徐炜 ○主持 于勇

      ■论道

      ⊙徐炜 ○主持 于勇

      

      2010年的A股市场在结构上可以总结为:新兴崛起、消费中坚、周期沉寂。新兴与消费类的表现首次出现了与周期类的分道扬镳,前两者上涨25%,而后者却下跌15%,这在03-09年的市场是未曾出现的。目前,新兴与消费大致各占到A股市值比重的15%左右,年初这个比例分别仅是10%。另外,公募基金配置上30%在新兴,30%在消费,已经超前三分了天下。可以说,A股正在形成新兴、消费与周期构筑的三足鼎立的格局,未来这三足会如何演绎?这是未来投资方向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尝试作一些梳理。

      新兴产业的崛起是在09年的4季度,随着后续政策的逐步明确,确立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市场上与新兴产业相关的概念有20多个,涉及上市公司500多家,占到总数的1/4,平均市值规模在75亿-90亿上下。新兴产业从中长期看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一点不存在太大的分歧。经济中新兴产业的比重未来将从目前的3%提升至2020年的15%;市值比重上,美日股市新兴的市值占到25%以上,周期的仅有50%,A股与之相比还有比较大的距离;以上都是长期成长空间的体现。

      一方面是高成长,另一方面则是高估值,新兴类相比周期类目前的PE估值溢价率达到近250%,意味着市场已经对新兴未来的高成长有所预期。于是,需要进一步去探寻新兴产业运行的环境,对这个环境我们总结为:经济温和增长,流动性适度宽松,成长故事长期存在。如果经济过热或过冷,流动性过松或过紧,映射在市场上是指数的大幅波动,周期类的大起大落,焦点不会在新兴上。成长的故事是吸引投资者持续关注的必要条件,这个故事显然越诱人越好,就像1999年网络股泡沫。

      我们对2011年的宏观经济场景描述是:GDP增长9.5%,CPI增速为3.6%,流动性回收力度相对温和,压力在上半年相对会大一些;经济增长在经历了基建和地产投资拉动之后,需要在新兴产业上加大实质投资力度;明年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关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振兴的政策应当还会持续出台。

      从这个场景出发,我们可以对“三足”大致有个判断:新兴产业依然会是中周期内演绎的主角,会遵循政策刺激和真实增长的路径展开,只要经济转型的市场逻辑不被其他变化所冲击,这个特征在中期内会延续;相对的,周期股持续上升的动能还是很难觅得,更多的体现为阶段性的相对的估值修复,择时更为重要,关注经济短周期的拐点波动以及流动性变化;消费的成长最确定,是配置上的中流砥柱,不过正因为其增长相对确定,就存在估值的天花板,短期需要消化。

      再细究一点,是继续投身泡沫还是深入挖掘成长?我们更偏向于后者,2010年已经推升了估值,过高的估值显然是有风险的。2011年则会更加注重盈利,也就是需要在新兴类中寻找更确定的机会。从主题型投资向挖掘成长性股票转变;从估值推升驱动向盈利增长驱动转变,是更好的策略选择。这就需要忽略短期内股价可能的波动,坚持其长期成长的一面,也意味着对公司的挖掘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看中三个方面:一是技术积累。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以及技术积累比较突出,更容易形成突破;二是需求广阔。工业体系、能源体系、投资体系目前的产业规模都比较大,意味着潜在对节能、新型能源、高端制造的需求也会比较大;三是竞争优势。行业不需要很新,已经发展了一定时间,并且也有了一定的规模的行业,可能会诞生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最终,我们关注的方向落在了节能环保、高端制造和新能源上。 (作者系国金证券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