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创业板·中小板
  • 10:产业纵深
  • 11:专版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专版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城市化 = 高房价?
  • 锻造金融竞争力切不可急功近利
  • 债市可成为
    对冲热钱另一个“池子”
  • 今年欧美银行出现零花红
  • 创业板创新战略怎能脱离并购重组
  • 不该脱离行业特点论轻重
  •  
    2010年12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城市化 = 高房价?
    锻造金融竞争力切不可急功近利
    债市可成为
    对冲热钱另一个“池子”
    今年欧美银行出现零花红
    创业板创新战略怎能脱离并购重组
    不该脱离行业特点论轻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锻造金融竞争力切不可急功近利
    2010-12-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以支撑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基本要素的发展潜力而论,中国基于人民币国际化杠杆而在金融领域超越欧洲乃至比肩美国,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但中国金融在体量上的快速成长并不能掩盖与金融主导国的实质差距。在金融防火墙都不够稳固且未必能突破美国所设金融壁垒的情况下,千万别忙着去憧憬所谓的“新兴财富管理中心”。

      章玉贵

      在没有类似参照系的情况下,审思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经济体的下一步发展走向,着实比较困难。

      最近中国在经济与金融领域遇到的棘手难题,无疑在折磨央行本已紧绷的神经。正如周小川行长所言,加息是两难选择。因为今日中国在出台货币政策时要面临多重约束条件。例如要兼顾资本市场的反应。其实,困扰中国金融领袖们的问题,远不止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有效搭配,而是中国在初步形成世界级的工业品制造中心之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产业(包括金融领域)分工光谱中的地位。

      从主要经济强国在世界金融分工光谱中的角色提升历程来看,当其完成工业化之后,自然希望在世界金融版图占据一席之地。无论是老资格的金融强国英国还是今日金融老大美国乃至积极寻求一体化的欧元区国家,莫不如此。因为金融作为凝聚实体产业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精华的高端力量工具,谁握有主导权,谁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世界经济。原本比较沉默和理性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一再发飙,不断祭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美国金融流氓的本性表露得一览无遗。其实,并非伯南克的人格突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而是由于握有金融权杖的他越来越懂得“杠杆在手,不用过期”的道理。这些年来,美国之外的其他大国想必无比嫉妒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给美国带来的太多好处,羡慕不已。而实体经济最近30年来呈现相对下降态势的美国,其实一直在高度警惕现实和潜在竞争对手对美元的挑战。差不多25年前,在工业领域已比肩美国的日本正是由于迫切希望提升金融分工地位,而遭到了美国金融力量工具的阻击以及空前的战略围堵,致使日元此后一直在主导货币和边缘货币之间徘徊。20年前,雄心勃勃的欧陆大国也想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切割一部分利益,结果同样招致美国的多维遏制。欧元至今仍无法摆脱美国的打压。

      而今,依照美国推演的金融竞争变迁棋局,中国在成为主要工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之后,必然寻求提升在世界金融领域的分工地位和话语权,而国际也有舆论上一直在预测过多少时间中国会成为世界经济龙头。在国际政经领域令人无法忽视的高盛一再将中国登顶的时间表提前。假如美国重视并相信中国经济实力成长的这种态势,想必其正在酝酿或者早已有了一套遏制乃至打击中国金融的国家计划。而在美国可以遏制中国的策略组合中,金融尤其是积极寻求国际化的人民币正是美国锁定的最大软肋。美国也许更愿意看到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因为这会给部分中国人平添金融自信以及在全球财富地图重新切割的乐观前景。而国内也有专家最近一再建言国家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认为金融崛起的要务是人民币国际化。在他们看来,中国有望十年之内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而将人民币升格为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级货币。届时,人民币不仅将在贸易市场,而且会在全球资产交易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也将顺势由工业和贸易中心升格为全球新兴财富管理中心。

      的确,今天的中国完全应该在全球金融领域获得与国力相称的话语权,并分享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后所带来的诸多财富效应。中国也可藉此积极争取主导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而从支撑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基本要素的发展潜力来看,中国基于人民币国际化杠杆而在金融领域超越欧洲乃至比肩美国,也许只是时间问题。但中国金融在体量上的快速成长,并不能掩盖与金融主导国之间的实质差距。

      且不说中国在金融市场化、金融市场效率、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以及金融监管与协调等方面尚有诸多功课要补,即便十年之后中国初步具备了金融强国的相关要素,也未必就能顺利分得相应利益。因为基于既有金融霸权的惯性,依然强大的金融强国和国际金融资本未必乐见此种图景,不排除他们会通过助推超级资本泡沫诱使中国经济步日本后尘的可能性。当然,美国也明白,中国崛起为金融强国之势很难阻止,但在既有的金融分工光谱中,美国的行为空间与策略安排非常清晰:在中国金融力量尤其是人民币还不十分强大之前,利用他们操控的国际金融秩序对中国施加各种压力和干扰,以图削弱中国金融效率的改进和国际影响的扩大。尽可能地维持现有的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国际金融分工格局,或者利用现有的规则尽可能地压缩中国金融资本的行为空间。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尽管包括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内的国际人士前不久呼吁建立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以及人民币的新兴经济体协作性货币体系,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不久前的常规评估中,仍拒绝人民币入阁。美国还“大度”地将美元占SDR的权重由2005年的44%降低至41.9%,并“大方”地将欧元占SDR的权重从34%提升至37.4%。但是,谁都知道,缺乏强烈地缘政治支持和统一财政政策的欧元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不具备挑战美元的实力。美国此次比较粗暴地降低了日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是借口日本经济的低迷打压日本作为亚洲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由此,笔者以为,中国现在需要做的是:以经济和贸易实力为基础,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其中,锻造金融竞争力,强化金融体系稳健尤为重要。在金融防火墙都不够稳固且未必能突破美国所设金融壁垒的情况下,千万别忙着去憧憬所谓的“新兴财富管理中心”。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