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专 版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调查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央行导演货币政策回归大戏
  • 2010年货币政策
    动作一览
  • “常态”之下买些啥?
  • 政策“加法”破怪圈
  •  
    2010年12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特别报道
    央行导演货币政策回归大戏
    2010年货币政策
    动作一览
    “常态”之下买些啥?
    政策“加法”破怪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10年货币政策
    动作一览
    2010-12-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苗燕 李丹丹 整理)

      ●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这是央行时隔一年半以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预示着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下,流动性收紧的开始。

      ●2月12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5月2日,央行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6月19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新闻稿。这意味着央行开始重启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的汇改进程。人民币汇率不再“紧盯”单一美元,而是重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专家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双向浮动态势,弹性加大,不会一次性大幅升值。

      ●10月19日,央行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时隔3年后的首次加息,也被市场视为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回归稳健的标志。市场观点认为,新一轮的加息通道开启。

      ●11月10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这一次开始,小型金融机构不再享受政策照顾。

      ●11月19日,仅时隔9日,央行宣布了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这也成为历史上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间间隔最短的一次。央行此举主要是为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节奏。

      ●12月10日,央行宣布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2月25日,在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宣布了年内二次加息。专家认为意在抑制通胀预期。

      (苗燕 李丹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