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专栏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封面文章
  • A5:基金·封面文章
  • A6:基金·封面文章
  • A7:基金·基金投资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视点
  • A11:基金·市场
  • A12:基金·专访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对话
  • A16:基金·人物
  • 银华基金:在两大矛盾中
    寻找投资良机
  • 估值的同一起跑线上,重拾成长股
  • “2.0投研攻略”
    助推嘉实群星闪耀
  • 长信基金安昀:紧缩环境或影响股市
  •  
    2011年1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10版:基金·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10版:基金·视点
    银华基金:在两大矛盾中
    寻找投资良机
    估值的同一起跑线上,重拾成长股
    “2.0投研攻略”
    助推嘉实群星闪耀
    长信基金安昀:紧缩环境或影响股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估值的同一起跑线上,重拾成长股
    2011-01-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农银行业成长股票基金 基金经理助理 付娟

      ⊙农银行业成长股票基金

      基金经理助理 付娟

      

      近2个月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股票市场走势截然相反。美国经济复苏超预期,货币政策方向不会改变,量化宽松的全球影响还在继续。新兴市场受到全球流动性的冲击,紧缩预期不断升级,以应对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加上中国南方的冻雨极寒天气以及澳大利亚的洪灾,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继续上扬,12月份经济数据公布,“高增长、高通胀”引发紧缩节奏加快的预期。

      尽管市场情绪低落,紧缩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但是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因为金融地产等大市值行业的估值支撑,继续下行的风险较小。沪深300指数的2011年动态市盈率大致为12.5倍,甚至已经低于2008年的最低点。股指下行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去年涨幅较大的消费品和成长股。

      中短期内基于防御的角度,大部分的基金采取均衡配置,从中小盘成长股调仓至低估值大盘股,低估值股跑赢高估值股,使得去年“冰火两重天”的估值鸿沟有所收窄。1月份至今,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下跌幅度在8%左右,但是沪深300指数的下跌幅度仅有3%左右。虽然短期内,低估值的大市值板块防御性显现,但是由于其受到流动性和政策调控的压制,行情更多应该是修复性的。18日的国务院会议上,温总理在谈到2011年一季度工作重点时,提出“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这也在短期内压制了周期品龙头房地产行业的修复性机会。相反的,在调整中的成长股却开始逐渐具备了中线介入的价值,投资者不再视其为“鸡肋”。

      站在这样一个时点上,消费品和周期品相比,其行业自身的历史估值水平都处于最低或者次低的位置,相距历史最低只有10%的偏离幅度。可以说,各个行业都站在了估值的同一起跑线上。当然,这一结论的前提是调控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不会因此而下调。毕竟,信贷控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并不仅仅通过直接的流动性来传导,银行资本金不足以及信贷扩张受限也将会影响投资者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预期。

      在不能明确的经济周期判断中,周期能否复辟,中游能否维新,消费能否重新崛起,存在分歧。但是,高成长性的尤其是兼具确定性的公司,将在这一轮调整中出现好的买点。新兴产业从预期萌动到业绩实现,将成为中国穿越周期走向未来的核心力量。而且,“新兴”所指可以更广,不仅包括国家确立的七个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衍生出的产业也不容忽视,例如依附于现有支柱产业即制造业之上的、并能够提升制造业附加值的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