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铁矿石金融化来势汹汹 中国钢企亟须“充电”
  • 水运发展支撑区域战略 长江经济带领航腾飞
  • 江西欲借行业东风 自筹稀土完整产业链
  •  
    2011年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产业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产业纵深
    铁矿石金融化来势汹汹 中国钢企亟须“充电”
    水运发展支撑区域战略 长江经济带领航腾飞
    江西欲借行业东风 自筹稀土完整产业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水运发展支撑区域战略 长江经济带领航腾飞
    2011-0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温婷 ○编辑 王晓华

      国务院出台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意见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将引领我国内河水运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这对于优化沿江沿河地区产业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河发展与区域战略发展相结合,将有利于实现地区间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符合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重大战略要求,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记者 温婷 ○编辑 王晓华

      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了我国内河水运的发展目标:要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到202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建成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系统治理长江干线航道,使其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对外开放的通道和优势产业集聚的依托等。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去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工作后,国务院以“国发〔2011〕2号”文的形式,对内河水运发展重大意义的再一次强调,对“十二五”甚至未来十年内河水运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意见”提出了水运发展对于优化沿江沿河地区产业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内河发展提升到了支撑区域战略发展的高度。业内人士指出,不仅整个内河水运行业有望借此契机提高行业集中度,流域内各经济区域也将迎来深度开发的机会。

      

      水运支撑区域开发

      长江干线居重要地位

      “意见”指出,我国内河水运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内河水运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通航河流,对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沈玉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部署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既适应了我国制造业不断向内陆地区及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又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取得成效之后,充分利用黄金水道资源对解决以长江经济带为代表的内河区域的深层次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快内河水运发展,发挥长江横贯东中西部地区、西江航运干线连接西南与粤港澳地区、京杭运河沟通南北地区水运大通道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地区间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符合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重大战略要求,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以长江水道为例,据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介绍,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连接着上、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及众多中小城镇,自然通航条件十分优越。长江航运的直接腹地为长江经济带七省二市,土地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通航能力巨大。

      而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沈玉芳表示,长江经济带是仅次于沿海的最有增长潜力的黄金地带和战略后备地带,不仅资源和劳动力丰富,而且产业结构层次高,形成了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电、轻纺、建材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集群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区。此外,还形成了以上海为主的长江下游东部城市群、以武汉为主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以成渝为主的长江西部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和产业经济主体,融合了国家众多区域发展战略。

      在沈玉芳看来,开发水运对于发展长江经济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意见”部署的主要任务中,长江干线发展也居于重要地位。

      相关统计显示,2010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85亿吨,同比增长22.3%,是“十一五”增长最快的一年;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和钢铁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五成。长江水运承担了沿江企业生产所需80%的铁矿石、72%的原油和83%的电煤运输。

      据了解,沿江省市政府已就加快开发长江水道召开了协调会议。目前沿江各省市已经突出了长江水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纷纷将经济发展重点转向沿江地区,制定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促进沿江地区开发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规划。

      江苏、湖北、云南、重庆、四川、安徽六省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或决定,提出一系列加快水运建设的土地、税收、资金等支持政策。

      沈玉芳建议,应尽快形成长江流域的物流体系网络建设,推行船舶及航道标准化,发展水运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意见”也要求加快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并大力推进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等。特别要发挥港口枢纽作用,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此外要求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以长江干线为主,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共同组成的沿江运输大通道。促进高等级公路、铁路与内河港口的无缝衔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延伸港口服务腹地范围。

      “意见”指出,我国内河水运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建成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长江干线航道得到系统治理,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对外开放的通道和优势产业集聚的依托。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超过2000吨。

      

      多项支持措施跟进

      行业龙头迎来发展机遇

      相关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内河货运量完成17亿吨,是2005年的1.6倍。要达成2020年水运货运量超30亿吨,中国内河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运特别是内河航运在航道和船舶结构、服务水平、节能减排等方面有着较大差距,内河三级以上航道仅占航道总里程的7%,而美国为61%,德国为70%;内河船舶平均吨位不足400吨,为美国的1/3、德国的1/4;运输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行业龙头企业不仅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还将得到政策的有效扶持。

      “意见”提出将通过加强规划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法律法规、保护岸线资源等多项措施推进内河水运的顺利发展。其中,国家将继续增加投资,加强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和中西部地区内河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安排一定资金,引导船型标准化和提前淘汰老旧运输船舶。

      “意见”还鼓励和支持港航企业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建设港口码头及物流园区。深化支持内河水运发展的金融政策研究,积极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维护。

      中信证券分析师指出,目前内河航道的等级仍有部分偏低,为完善我国“两纵一横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网布局,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会加大内河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长江干流区域的基建投资;而内河运力的提升也将为港口业发展带来机遇,内河港口的吞吐量需要大幅增加以匹配规划,这些将为我国内河航运及港口公司带来很多发展机会。

      有行业资深人士透露,“意见”会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整合,以避免运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相关龙头公司利润也有望因此而改善,包括内河航运龙头长航凤凰,长江流域重要港口枢纽重庆港九及芜湖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