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铁矿石金融化来势汹汹 中国钢企亟须“充电”
  • 水运发展支撑区域战略 长江经济带领航腾飞
  • 江西欲借行业东风 自筹稀土完整产业链
  •  
    2011年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产业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产业纵深
    铁矿石金融化来势汹汹 中国钢企亟须“充电”
    水运发展支撑区域战略 长江经济带领航腾飞
    江西欲借行业东风 自筹稀土完整产业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江西欲借行业东风 自筹稀土完整产业链
    2011-0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对于拥有丰富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江西来说,仅仅作为原料供应省无法实现其“稀土王国”的抱负。在试图引入央企,但最终未能进行冶炼分离以外的合作后,江西省开始尝试凭借一己之力向稀土产业链下游延伸,拓展深加工领域,以获得更多主动权。不过,拥有资源优势的江西要“自力更生”,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从“筑巢引凤”到“自力更生”

      记者从江西省发改委获悉,江西近日批准在赣州设立“江西省钨与稀土工程研究中心”,并将其列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成为该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单位不仅有江西省钨与稀土研究院、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还包括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稀土企业。江西省计划投资2180万元,建设包括钨与稀土的采矿、冶炼、应用材料、粉体实验室以及短流程研究室等各个研究机构。这一建设构想已经覆盖了稀土从采掘到新材料研发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不仅如此,江西还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组建包括稀土与钨在内的十大产品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的在于“提升质监科研能力水平,提高产业支撑能力”。

      此前,江西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了中上游,即稀土矿的开采和冶炼分离,下游应用领域的产业基础相当薄弱。但从江西的上述规划来看,该省已经决定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建立平台,而非此前的“筑巢引凤”,以达到打造完整稀土产业链的目标。

      江西是目前我国拥有离子吸附型稀土储量最丰富的省份。相比北方以包头地区为代表的轻稀土资源,离子型稀土在储量上更加稀少。因此,国内包括五矿、中铝、中色在内的众多央企齐聚江西,希望能够参与稀土资源开发。但在稀土的下游深加工方面,业内人士指出,上述央企实际并无成熟技术积累,目前为止无法进行真正的技术输出。因此,众央企悉数止步于冶炼分离环节,均未在江西获得实际的稀土采矿权。在掌握资源受阻的情况下,中铝和五矿已经开始“被迫”转战其他拥有稀土资源的广西、广东与湖北地区。

      

      自谋出路困难重重

      反观此次江西通过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对下游深加工领域的涉足,可以发现江西在控制上游资源的同时,欲独立出击下游深加工领域,以进一步获得稀土产业中的主动权。不过,多位业内人士直言,江西有其优势,但也会遇到重重困难。

      “首先,江西在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环节已经很成熟,但在下游深加工领域的技术积累很少。如果不借助外力而独立进行研发,所需时间不会太短。此外,研发所需要的资金以及专业人才短缺,都将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

      事实上,江西此前一直希望引进江苏、上海等地的成熟稀土新材料企业进驻其产业园区,以弥补自身在深加工领域的不足。但记者多方采访得知,对于目前多处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深加工企业而言,江西还不具备完善的产业转移环境。

      “我们去考察过,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配套作为迁建企业的支持。”上海一家稀土新材料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言,“通俗一点讲,厂里的机器出现故障,我在上海可以很容易找到维修人员和配套零件,在江西就很难了。”

      不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一位人士也表示,江西毕竟具备上游资源优势,在目前资源价值越发凸显的形势下,受困于原材料来源不稳定的下游企业终归会朝资源地集中。“此外,国内稀土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方兴未艾,以钕铁硼为代表的稀土新材料产品市场还远未饱和,也许江西能够借稀土行业发展的东风,自谋一条出路。”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