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铁矿石金融化来势汹汹 中国钢企亟须“充电”
  • 水运发展支撑区域战略 长江经济带领航腾飞
  • 江西欲借行业东风 自筹稀土完整产业链
  •  
    2011年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产业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产业纵深
    铁矿石金融化来势汹汹 中国钢企亟须“充电”
    水运发展支撑区域战略 长江经济带领航腾飞
    江西欲借行业东风 自筹稀土完整产业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铁矿石金融化来势汹汹 中国钢企亟须“充电”
    2011-0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印度首个铁矿石期货挑战定价机制

      庞大的铁矿石市场一旦如其他大宗商品一样彻底金融化,影响将波及全球的钢铁产业链。这一势头目前看来似乎不可阻挡。

      1月29日,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国印度正式推出了铁矿石期货品种。印度商品交易所(ICEX)和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CX)联合推出了以矿石指数TSI为结算价格的矿石期货(IOF)。作为全球第一个铁矿石期货品种,IOF的诞生意味着铁矿石市场进一步金融化和定价短期化。

      ⊙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铁矿石市场加速金融化

      据悉,印度推出的铁矿石期货将每月交割,以标准品位62%的铁矿石为交割对象,以100干吨铁矿石为交易单位,初始保证金比例8%。MCX订立的期货交割的基本单位是20000干吨,但ICEX的交割单位为5000干吨。ICEX使用的结算价格为TSI指数,该指数跟踪的是折算为品位62%的天津港铁矿石到岸价格。

      ICEX的首席执行官Chandel表示,该期货品种不仅“将为全球的铁矿石期货交易提供基准”,还将“成为现货和远期市场的重要参考”。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2010年该国铁矿石产量为2.57亿吨,其中1.15亿吨用于出口。印度矿占我国进口矿总量15%-20%左右,在我国的现货市场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近年来,随着印度经济的强劲增长,该国的矿石需求量也在攀升。印度政府不断提高矿石出口门槛,先后禁止了部分港口出口矿石、暂停多个铁矿开采、提高矿石出口关税20%以及提高铁矿石运输费用。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铁矿石现货矿价从2010年末开始持续上涨。目前63.5%品位的印度粉矿外盘报价已经超过190美元/吨,处于历史最高区间。

      在强烈的看涨预期下,印度庞大的铁矿石出口市场无疑给了该国推进矿石金融化的动力。矿石期货的推出,将给予金融资本更多的炒作空间,或将进一步助推矿价上涨。

      

      全球铁矿石定价体系受冲击

      不仅对价格形成影响,矿石期货的推出还被业内视为铁矿石定价进一步短期化的征兆。铁矿石定价模式和市场环境的迅速转变,将极大考验各国钢铁企业的适应能力。

      目前,如石油、铜、铝、铅、锌等大宗商品都已金融化,期货市场每日的价格波动对现货交易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而生产企业也普遍通过参与期货交易来进行风险对冲和套期保值。

      如今铁矿石期货的推出,意味着这一全球交易体量最大的大宗原材料也在迅速金融化,更重要的是,这同时在表示铁矿石全现货化定价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目前正在执行的铁矿石季度定价体系很可能在经历一段时期的过渡后,最终转向更为短期的定价方式,直至全现货化、指数化。

      对此,业界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部分矿石指数机构如TSI,已经最新推出了提供矿石月度均价数据的服务。这可以看作是对正在力推月度定价的大矿山的一种呼应。

      事实上,在推出铁矿石期货之前,全球已经有新加坡交易所SGX、洲际交易所ICE、伦敦干散货清算所LCH、挪威期货期权清算所NOS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五家商品交易所推出了铁矿石掉期交易,其中大多数交易所采用了TSI指数作为结算价格。在今年一月份,随着铁矿石价格的疯狂上涨,铁矿石掉期交易量也突飞猛进。

      新交所的掉期交易量超过全球总量一半。根据新交所SGX副总裁陈世亮向上海证券报提供的数据,1月份掉期交易量达到220.5万吨,与去年4月的最高点221.8万吨非常接近。而全球铁矿石掉期交易总量则达到了262万吨、共计4.7亿美元的新高。这一交易量相对于目前全球超过16亿吨/年的铁矿石交易量来说,为数尚少,不过就铁矿石金融市场而言,可以称为“空前活跃”。

      

      中国钢企急需金融人才

      然而,就在2010年之前,铁矿石还一直在采用“一年一议”的长期协议定价模式。对于我国的钢铁企业来说,此前极少了解和参与铁矿石金融市场交易。但铁矿石金融化时代的到来,却对中国钢厂金融知识和人才储备提出很高的要求。

      “目前看来,大部分中国钢厂并没有准备好。据我们了解,现在具有较好金融力量储备的,只有宝钢一家。”一位外矿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钢协高层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直言,中国钢厂真正国际化的路途还很长。“我们在过去的迅速发展中,的确没有能够跟上国际化的要求。如果矿石金融化的确成为方向,那么钢厂应该积极学习。我们要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手段规避各种产业风险,这是走向世界、适应市场的客观需求。”

      上述钢协人士同时表示,目前他最关心的,是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矿石体系。“这一体系必须兼顾上下游双方利益,仅顾及哪一方都不行。我们希望,矿山不要因目前看似火爆的市场而变得短视,没有用户接受和参与的任何体系都无法长久。”

      他认为,中国在加快内矿开发和外矿建设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实现矿石市场的合理化、有序化。“所有的矿山、钢厂和贸易商都应该参与这个市场的建设。”此外,废钢体系的建设力度也应加大,这将使我国相关产业在未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