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大
自1月25日市场自低位反弹后,市场的各种争论不少,随着市场的上拉,人们的乐观心理开始加强,乐观者开始看牛市的有之。他们的理由无非是市场整体的低估值,可能催生一轮牛市。而由于地产受政策强压,预期地产业溢出的资金进入股市,是牛市预期的最根本原因。从市场的表现看,我不否认确有部分资金因国家对地产业的强压,而有部分资金进入市场博弈。但这种现象我个人觉得是新年度资金的投资冲动所致,它还是无法根本性地改变市场缺乏大集团资金支持的尴尬局面。
从1月25日之后的市场板块表现看,第一阶段的群体性反弹,发生在1月25至2月1日间,也就是超跌后的群体性反弹。我们注意到,春节后这个阶段大指数的代表上证指数上涨最大幅度为10.3%,中小板综指最大上涨幅度为14.9%,创业板指数最大上涨幅度则为15.4%。此外,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从2月11日之后,大指数上证指数是上涨缩量的,而中小板与创业板指数则是上涨持续放量。这种现象至少表明在机构们一致看好的低估值群体中,在放量拉升之后,介入的资金逐渐减少的,而在所谓的高估值高市盈中小市值群体,却是有增量的资金进入。
我不想给众人一种鼓吹高市盈群体才有机会的感觉,但是,我还是要提出目前市场的所谓低估值群体才有投资价值的说法是不太靠谱的,机构们借着估值修复的口号,却出现逢高减仓的现象,似有说的与做的完全相反的样子。而为什么低估值群体中,大部分的个股我认为目前没有操作的价值?这在去年五月之后我们就讨论过了,根本原因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开始后,重工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增速将呈长期性的下滑,这里面除了需求的下降,原料成本与用工成本的抬高,将令其未来的成长空间被压缩。所以,这些低市盈的品种,有很大一部分会长期处于低市盈状态。而与之相反的新兴战略产业品种,则会由于阶段的调整充分,再度引起市场的关注,从而持续保持高市盈状态。
从另一个层面讲,市场的无度融资也是目前大指数不太可能出现大涨的原因。而我们以上海市场为例,观察199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上海市场总市值与流通市值变动的情况。
以上证指数的月线收盘数据作为参照叠加对比,可以发现图中的总市值波动状态与上证指数的月线收盘曲线基本一致。因此,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结论,即上证指数自1999年8月之后基本没涨过,而市场流通市值却增加了近一倍。这里面虽然有限售股流通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无度扩容大量吸收了市场的流动性,致使很大一批权重股沦落到债券化的地步。从上面的表述看,你大约可以理解了资金为什么不看好低市盈的权重股了,尤其在宏观资金面短缺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
厘清了上述市场的本质,即能理解为什么市场运作资金,会更偏好有题材的新兴战略产业个股。市场如何运行并不代表就一定是对的,但市场的选择总是符合逻辑的。因此,我个人还是坚持认为,当下的市场状况,最佳的运行方式,是压住大指数,继续在小指数所涵盖的群体中寻找机会。而这些机会依然集中在新兴战略产业之中,以及受现货价格上涨推动的群体中。比如前几日我们提出PTA原料的价格上涨,以及螺纹钢现货价的上涨,必然还是会反映到股价的上涨。通常现货价格和上涨,对股价的推动滞后3-6个月,而对应PTA期指的波动,你大约就知道目前市场中的同类板块指数所处的位置。而这种上涨,通常又是由上游原料向中间生产商传导,最终才到终端产品。还有一类就是日用化工品的价格上涨,也是如此传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