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创业板小额快速再融资制度有望今年推出
  • 全国主体功能区定位明晰 将列入政府投资
  • 个税起征点提高获国务院通过
  • 华生:当前需用债市为股市“减负”
  • 时政精要
  •  
    2011年3月3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创业板小额快速再融资制度有望今年推出
    全国主体功能区定位明晰 将列入政府投资
    个税起征点提高获国务院通过
    华生:当前需用债市为股市“减负”
    时政精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华生:当前需用债市为股市“减负”
    2011-03-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卢晓平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接受本报采访

      ■“展望积极的股市政策”系列报道

      ⊙记者 卢晓平 叶苗

      

      “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调整需要资本市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决策层和社会各界也将为股市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更积极的政策支持。在本报发出“展望积极的股市政策”大讨论呼吁后,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首先作出了回应,向我们阐释了他眼中的“积极政策”。

      华生表示,当前我们需要积极的资本市场政策,来扶植市场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宜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努力为股市减轻融资压力,营造股市的赚钱效应,以吸引更多资金和资源。

      

      “双向扩容”需辩证看待

      “大家希望股市发挥更大作用,这个心情可以理解。”华生说,我们都希望股市的规模不断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希望股市能有“赚钱效应”。

      华生认为,目前股市还没有在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从整个宏观经济对金融的要求来说,希望股市能承担更大的融资职能,这样能够减轻信贷投放间接融资的压力,也可以分散风险。但这样一来,股市本身扛的担子更重了。当前,中小企业上市“长流水不断”,还有不少大企业等着上市。“可以说,整个经济对资本市场,尤其对股市在融资职能方面有很强的期待,但十年来股市本身上涨幅度很小,赚钱效应不大,承担目前的融资任务已经是勉为其难,这是一个客观真实的矛盾。”

      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呢?事实上,社会各界早有“双向扩容”的呼声,一方面是扩大股市的规模,另一方面是组织资金进来。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表述看,在“十一五”规划“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基础上采用了“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提法,增加了“显著”两个字。(下转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