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宏
关于基金经理的业绩和投资能力,华尔街有个年代久远的传说。即如果把一个飞镖盘布置成一个贴满股票名字的盘子,然后让一个大猩猩去掷出飞镖选择股票,那么长期来说,这个猩猩胡乱掷出飞镖构建的投资组合的业绩,和一个由投资经理精心选择个股构建的组合的业绩,会不相上下。
这个构成了著名的“飞镖论”。
近日关于这个古老的传说有了新的验证结果。好买研究中心对中国基金行业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历史业绩做了一个统计。检验的结果是,以季度业绩而言,无论偏股型基金还是债券型基金,均表现出一定的业绩延续性,并且债券型基金的业绩延续性相对更强。也就说,这个季度业绩好的基金,下个季度业绩更好的可能性比业绩差的可能性稍微大一些。
但是若以半年业绩为基础显示,绝大部分基金业绩不具持续性,若以12个月为统计窗口,业绩不具备持续性的特征更明显。也就说,如果你在某一年年初要选择一个基金作为投资标的话,你选择一个业绩在行业后1/2的基金,比选择一个相对绩优的基金的可能更理性。因为,大概有80%的可能,那一年基金业绩在下一年会跑出相反的结果,业绩较差的会跑到行业相对前列,而业绩较好的会落到后面。
这和大多数人的直观印象很接近。从2003年第一次基金评奖启动以来,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极个别年份外,几乎每一年的第一名的基金,第二年的业绩都不是太好(如果不是很不好的话)。
关于这个结果,业内和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信奉有效市场理论的人会认为,这样的原因来自于市场的有效性不断提高。通俗地说,市场的聪明程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经验和能力最强的基金经理,都无法持续的战胜市场——尤其是他们非常想战胜市场的时候。而在这些学者眼中,巴菲特就是一只运气特别好的“大猩猩”。而运气不会一直眷顾着这个人。
另一些人则认为,上述情况和行业竞争有关。他们认为,基金经理业绩不能持续的原因在于,某些基金因为行业竞争需要,而有意识的把业绩兑现在某一年中,这种追求耽误了接下来一年的业绩表现。
我们的看法是,前者可能低估了基金经理的智商,而后者可能过高估计了基金经理的能量,或许一切只是因为,市场的变化是那么迅速和激烈,以至于能力再高的人也无法一直占据市场鳌头。但若说,巴菲特的水平和猩猩一样,恐怕没几个投资者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