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专版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市场
  • 11:市场趋势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圆桌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颁奖特刊
  • A2: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3: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4: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5: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6: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7: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8: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9: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0: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1: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2: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3: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4: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5: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6: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推出国际板似已水到渠成
  • 寻找养老投资的“新蓝海”
  • 今年用地需求或超计划指标近千万亩
  • 夏斌:不排除进一步加息可能性
  • 日本强震对中日贸易影响不大
  • 李扬:流动性管理将成金融机构管理重点
  • 上市房企一季度业绩分化加剧
  • 保监会拟出台新规:券商等金融机构可代销保险
  •  
    2011年4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推出国际板似已水到渠成
    寻找养老投资的“新蓝海”
    今年用地需求或超计划指标近千万亩
    夏斌:不排除进一步加息可能性
    日本强震对中日贸易影响不大
    李扬:流动性管理将成金融机构管理重点
    上市房企一季度业绩分化加剧
    保监会拟出台新规:券商等金融机构可代销保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寻找养老投资的“新蓝海”
    2011-04-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汇添富上证基金经理 何仁科
      汇添富上证基金经理 何仁科

      渐近中年,养老命题常萦绕心头:当我们垂垂老矣,如何才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作为基金从业人员,也常思考:作为百姓财富管理人的基金公司如何更好为养老理财需求服务?

      年前,公司通过长期努力获得了中国社保基金管理人资格,但是欣喜之余发现中国现有养老制度尚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单靠体制养老是不够的。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尤其是不能享受国家和企业养老保障福利的居民以及现阶段养老保障结构尚不能完全满足未来退休生活需要的群体来说,通过投资来增加养老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特别需要设计合适合理的长期理财产品或投资方式来有效帮助解决养老的大命题。发展十余年,中国基金业为养老理财主要提供了两类产品:生命周期基金和普通股票基金。养老产品的本质就是要求其收益要长期稳健增长,防止大起大落。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两类基金目前很难承担起养老产品的重任。

      在海外流行的养老型产品主要是生命周期基金,在国内则显得发展不顺。我却以为,这类基金不太适合作为我国养老产品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其权益类资产比例一般会随着基金存续时间的增加而相应减少,这比较符合海外成熟市场波动性较小的特征,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波动剧烈,风格转换也非常迅速,如果基金发行时机或投资时机不合适,非常容易出现在熊市亏钱、牛市也不赚钱的现象,从而投资者期望通过长期投资实现稳健获利的养老诉求将成为一纸空谈;二是,这类基金更加关注退休时点的财务需求,这是因为海外发达国家的社保体系相对完善,投资者退休后生活基本无忧,而中国投资者不仅关注退休时点的财务需求,更关注退休后长期的养老安排,因此这类基金显然不足于满足中国养老需求。

      就普通基金产品而言,其风险收益特征不是很适合普通百姓的养老需求。中国证券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股票型基金风险很大,投资者由于种种限制往往难以做好长期的养老规划,换言之,新兴市场高波动性与养老产品的长期稳健收益在一定程度是不相容的。

      其实,中国股票市场表现的另一面则是高收益性,因此如加以适当改造我们的投资模式,则养老问题可望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法,或许这可以成为养老投资的新蓝海。改造方法很多,其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是,长期投资于股票指数基金或是普通绩优股票基金,并及时锁定一定的收益,以此不断实现资本的增值。

      为什么这么建议呢?我们可以用数据说话。选用沪深300指数和中证综合债指数进行模拟。当沪深300指数收益率超过20%后,则将收益部分的90%转换为中证综合债指数代表的债券基金。凭借此收益锁定和实现机制,我们来观察本模拟组合的风险收益状况及相对市场表现的改善程度。

      2003年1月2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8年间,模拟投资的累计收益率约为173.14%,与沪深300指数183.45%的累计收益率相近,但稳定性大为提高,其年化波动率只有15.7%,远低于沪深300指数的29.9%。在短期震荡市中,例如2007年1月4日至2010年12月31日,模拟投资的年化收益为17.7%,优于沪深300指数的11.6%;年化风险为17.0%,远低于沪深300指数的36.9%。可见,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震荡市,模拟投资组合其年化收益及风险都显著优于市场。

      在8年间,模拟组合的收益转换次数共有7次,分别是2004年2月、2006年11月、2007年1月、2007年3月、2007年4月、2007年7月、2007年8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股市上涨的2006、2007年转换较多,较好避免了后期市场的大幅调整,同时转换时点比较均衡,转换间隔也相对合理,不会过于频繁,从而在有效锁定收益的基础上,又保证了投资操作的连贯性。

      上述结果充分说明,按照既定规则实现收益的简单有纪律投资机制可以保证在不降低长期投资收益性的基础上,有效规避股市系统性风险,也就是平滑了新兴市场带来的激烈波动性,由此获得了长期稳健的较高回报,因此符合了养老理财的本质要求。

      进一步,更有意义的启示是:只要明确我们的投资目标,学会适度的放弃,制定严格的投资纪律来屏蔽恐惧,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背景下,幸福的投资结果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