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蔚华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华尔街》及同名图书的面世,受到了国内外观众和读者的认可和好评;现在又适时推出了《华尔街Ⅱ——金融的力量》。我非常赞同内中所表达的一个基本观点,即华尔街创造财富的力量远大于破坏财富的力量。一方面,由于华尔街贪婪、逐利的本性,不断引发金融危机,对财富造成了很大破坏,这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尤其明显,如全球股票市值2008年末几乎较高峰时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产品名义价值下降了近60万亿美元,全球信贷损失也将超过2.2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华尔街是撬动美国经济的杠杆,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从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末新经济转轨,华尔街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使命,并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华尔街创造了现代美国。
在我看来,华尔街最大的特质在于其内在鲜明的创新性、市场性与适应性。
创新是华尔街的生命。从资产支持证券到货币市场基金,从浮动利率债券到远期利率协定,从外汇期货到货币互换,从利率掉期到各式各样的信用衍生品,华尔街总能层出不穷地创新金融产品,并借此推动金融市场的颠覆性变革。华尔街创新的秘诀在于了解与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特征。我很欣赏一位华尔街金融高管说过的一句话:“跟着客户的需求走,迅速转型,一直是华尔街长盛不衰的秘密。”
华尔街崇尚市场,鼓励人们在自由的市场氛围中竞争与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200多年来,华尔街形成了平等宽松的文化理念、竞争开放的市场环境和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得益于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任何有价值的创意和技术都有可能萌芽和生长。也正是在华尔街金融资本的支持下,美国的电脑、通讯、电子等高新技术才能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长足发展,微软、苹果、英特尔、思科等一大批创业型公司才能得以蓬勃兴起并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
华尔街维系着一个复杂的生态链,政府、媒体、证券分析公司、投资网站、行业协会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占据着相应的地位,形成了对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立体式、多元化的监督制约体系。正是在上述各类参与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生共存的进程中,华尔街在完善自身游戏规则、运行机制特别是资本市场制度安排上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持续努力,进而一路前行。金融危机是对华尔街金融市场贪婪、投机的惩罚,仅上世纪以来华尔街就发生了诸如1907年银行危机、1929年大萧条、储贷危机、新经济泡沫破灭和次贷危机等多次大型金融危机,虽然屡遭重创,但华尔街总能在危机中不断自我调整和更新;即使伤筋动骨,也能满身伤痕地站起来,并在新的监管与市场环境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华尔街负有不可回避与推卸的责任。危机发生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和世界各国都对此有很多反思,G20首尔峰会也正式通过了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大方案。两年多后再回首,由华尔街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究竟有何启迪?中国金融业究竟应如何客观评价与理性看待危机后西方各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我对此有这样一些体会:
一是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在此次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与欧美金融业遭受重创形成鲜明对比,我国金融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态势与经营绩效,国际地位相对提高。我国金融业之所以幸运地躲过金融危机的劫难,得益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自身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同时也是因为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市场的广度与深度还相当有限。由于国际化程度不高,金融危机给中国金融业造成的直接损失自然较小。这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没有下到海里去,当然不会被海水淹死。但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中国金融机构没有被淹死,并不意味着我们具备了到海里游泳的本领,也不意味着今后可以不必下海。
二是既不能重蹈覆辙,也不能因噎废食。华尔街创造财富的秘诀在于金融创新,而创新过度又恰恰引发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此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才刚刚起步,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运用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创新开发过度,而是创新不足。我们仍应鼓励金融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开展那些基于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创新,增强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与活力。
三是既不能简单排斥,也不能照搬照抄。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西方主要金融机构发展模式存在根本性缺陷,以及金融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危机后欧美国家制定了新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国际金融监管架构和规则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由于我国金融业与欧美金融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金融深化与开放程度、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创新能力还远不能与其相比。因此,人家治病,我们不能照方吃药。对于欧美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我们应积极借鉴,但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把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国际标准本土化,以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系招商银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