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路演回放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东方资管林树财:从“相对”到“绝对”的升华
  • 富国研究总监、富国天惠基金经理朱少醒:成长股投资的“大未来”
  • 中邮基金刘勇燕:把脉“十二五” 掘金中小股
  • 布局价值指数应对多变市场
  •  
    2011年4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15版:基金·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 A15版:基金·专访
    东方资管林树财:从“相对”到“绝对”的升华
    富国研究总监、富国天惠基金经理朱少醒:成长股投资的“大未来”
    中邮基金刘勇燕:把脉“十二五” 掘金中小股
    布局价值指数应对多变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东方资管林树财:从“相对”到“绝对”的升华
    2011-04-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潘圣韬 钱晓涵

      ⊙本报记者 潘圣韬 钱晓涵

      

      在资产管理业,有基金与券商双重工作经历的投资经理并不多,而能将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都做得非常出色的,就更少了。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深投资经理林树财,就是其中难得的一位。

      四年前从华富基金转入东方证券,林树财面对的不仅仅是工作环境的变动,更是从“相对收益”到“绝对收益”的转型考验。不过有着特殊经历的他,更善于从买方和卖方的不同角度来观察思考市场,更深刻地洞悉投资者心态,更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来自朝阳永续的数据显示,林树财自2009年8月底担任东方红3号投资经理以来,东方红3号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的累计收益率30.78%,在484只可比基金中排名十六,东方红3号因此荣获第三届“中国最佳私募”长期优胜奖(2009-2010两年)。

      基于风险预算的投资理念体现的是其一贯稳健的风格。但林树财依然表现谦虚,“我感觉整个市场的回报率正逐渐地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压低,想要获得更好的回报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也一直在摸索。”

      

      基金、集合理财无优劣之分

      从基金转入券商资管的林树财,显然对两类资产管理业务有着更为全面的理解。在他看来,尽管两类业务追求的收益类型不同,但并无优劣之分。

      “公募上基本上以配置型为主,首先看重的是跟行业竞争对手进行横向比较,和整个市场的偏离度,所以说它是一个基于配置的游戏规则,不是特别考虑绝对收益的性质。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还是比较复杂的,引入了绝对收益之后,它已经独立发展成了一个在整个股票市场,通过规模化的资金运作来实现绝对收益回报的新型金融理财产品。”

      林树财认为,在研究方法上,券商资管与公募基金比较类似,只不过在操作的过程中,基金投资经理操作的套路是基于配置的增强,而券商操作的套路则注重绝对收益的变化。

      “如果说有一些不一样,我们对于公司的一些成长性的指标特别关心,因为我们这种产品持股的周期可能比基金还会更长一点。这样的话我们对于公司的判断视角可能会长点,视角长一点有一个好处就是,当这个股票跌下来的时候,一般衡量的机会会好一点。这个不是基金经理的问题,是游戏规则的问题。”

      对于券商资产管理而言,最大的胜出的机会可能在于系统性的熊市。“我们并没有做太多的指数型的配置,所以有一些机会我们把握的可能比共同基金要多一点。比如说我们不需要去配钢铁了,也不需要去配银行和地产了,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我们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向下波动的风险,净值如果下跌10%以内我们一般作为风险预算的标准,就是不要让净值跌幅超过10%。”

      因此,在林树财看来,券商资管和共同基金是两类不同的产品,共同基金最适合的是定期定额的投资者,因为基金有向下的波动,下跌时可以补仓。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则更适合一次性投入。

      

      做绝对收益:把握三类机会

      对于类私募性质的券商资管而言,给投资者做出绝对收益回报才是各家的“立身之本”。不过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却非轻易能够达到。

      “难就难在我国股票的内在回报率是比较低的。”林树财说,“具体体现在,IPO上市之后的一个会计年度内,股票的价格低于发行价的比率是全球最高的,这个比率大概在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也就是说,中国股票市场上所有的投资标的在初始状态下都有比较高的估值水平。在这个不是特别具有投资性的市场里做绝对收益,林树财认为必须要找到另外一种方法,一种不完全根据价值投资的方法。

      林树财认为,做绝对回报的第一种机会发生在内生性价值比较好的公司出现系统性机会的时候,比如08年指数跌到1600点或2000点,市场比较悲观的时候;另如2009年下半年,周期股没有什么机会,但很多非周期或内生性行业的增长速度比较快,估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也都是做绝对收益的机会。第二种就是当市场风格特征比较明显的时候,比如年初的高铁概念炒作,可以算是主题投资,绝对收益还是可以操作的。

      “但我感觉整个市场的回报率在逐渐地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压低,压低之后想获得更好的回报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林树财认为,一方面要运用综合性的分析工具,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以及宏观推导,另一方面就是要努力了解到比上市公司高一到两个层次的经济情报,这样形成的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才较为可靠。

      

      投资机会:看好大众消费品

      在大市的判断上,林树财认为股市存在系统性性上涨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股市的内部结构还没有发生扭转。“比如股市里周期性行业的价值还不是太高,非周期行业估值又特别高,整个市场市值容量还不够大。可能经过两三年调整之后,才会迎来新一波的上涨。这两年还是打基础、调结构阶段。”

      “目前这个市场,我的理解有一半的股票是在历史性的估值高位,有一半的股票是在历史性的估值低位。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像现在这个阶段,作为基金你怎么样都跑不赢指数。”林树财更愿意把当前的市场称作“牛皮市”,而在这个时点,他认为消费类的股票可能是今年的低估区域。

      不过有别于市场普遍认识,林树财判断大众消费品里奢侈品消费,在这个期间的增速可能最快。

      “社会贫富相差悬殊的时候,奢侈品的消费增速就会提高。社会贫富相差悬殊没那么快的时候,它的增速就没那么高。所以我们也就重点研究大众消费品,其中中档次的有品牌的消费产品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收益率会比较高。假设国家定的十二五期间的GDP目标是可以相信的,那么这些行业我们会配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