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海外
  • 7:信息披露
  • 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俞正声: 积极推进国际板建设
  • 刘明康:
    无息准备金对中国是很好的借鉴
  • 戴相龙证实百亿社保资金入市
    建议先在上海开通港股直通车
  • 吴定富:
    “十二五”时期保险业大有可为
  •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迈出重要步伐
  • 李勇:
    继续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
  • 吴晓灵:
    基金法修订草案将再次修改
  •  
    2011年5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特别报道
    俞正声: 积极推进国际板建设
    刘明康:
    无息准备金对中国是很好的借鉴
    戴相龙证实百亿社保资金入市
    建议先在上海开通港股直通车
    吴定富:
    “十二五”时期保险业大有可为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迈出重要步伐
    李勇:
    继续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
    吴晓灵:
    基金法修订草案将再次修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迈出重要步伐
    2011-05-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宙洁 ○编辑 于勇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于勇

      

      “上海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很多重要的步伐,”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20日在参加“2011陆家嘴论坛”间隙对记者表示,包括基础设施等方面,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傅思途进一步补充称,国际板如果可以推出,对于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作为全球著名金融中心,伦敦具有巨大的金融市场,傅思途如此定义伦敦的成功:“伦敦金融城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小岛,包括英国的法律法规、非常透明的法制和监管环境等都形成支持。”他认为,中国的优势在于,拥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并且流动性非常强,这有利于中国开展更多的外币型的交易。

      对于上海,傅思途认为,上海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进一步开放,“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真正走向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他指出,就目前而言,人民币进一步扩大其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这有助于上海建立起区域中心的地位。谈及离岸中心的建设,傅思途认为,香港和上海各自有其相应的角色,可能成为金融行业某个领域的中心。

      不过,他也指出,不能仅仅看到开放本身,开放得太快将带来一定风险。英国在这方面做到了两者的平衡:一方面保持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做到了引入国际的竞争。我本人是一个自由市场主义者,要和国际市场竞争对手竞争,就要在治理、技术硬件等方面达到国际的标准。“一个城市要吸引到人才,关键在于要保持活力,不单单要看硬件,”他同时表示,在开放的过程中还需要采取一定程度的监控措施,至少我们要防止某些恶意的垄断行为。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中,傅思途认为中国的进一步开放需要有规划地进行,尤其在开放的初期,可能会因为需要削减成本导致一部分人失业,因此社会必须要构建一个可靠的社会保障网,为这部分人提供相关的支持。

      此外,在金融监管及创新方面,傅思途指出,金融创新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中国和其他的国家现在要做的是要做好权衡和平衡,中国需要继续保持增长,但中国也必须根据现有的经验和教训自己决定哪些是适用于中国的,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西方已经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给世界写了这样一本非常昂贵的教科书,中国可以从中萃取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