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一
网络公司造假危机之后,华尔街的主要券商集体与纽约州检察长达成一揽子交易,规定了各个券商应交的罚款金额。不过,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监管机构对华尔街的罚款只能说是零敲碎打,对券商分而治之。6月2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与摩根大通达成和解协议,摩根大通吐出1.536亿美元,也算是对金融危机的善后处理,至少对金融市场投资人有所交代。
SEC罚款的理由是,摩根大通误导投资者,售出投资组织中的资产是由一家对冲基金挑选,如果相关资产价值下跌的话,对冲基金将从中获利最大。摩根大通没有向投资者披露这家对冲基金所扮演的角色。摩根大通认罚,但并不承认、也不否认其有过错。对于摩根大通来说,这笔罚款金额还不到其2010年利润的 1%。2010年摩根大通的净利润为174亿美元,绝无伤筋动骨之忧。
只是,这种形式的和解到底好不好,美国各方的争议也很大。有人说好得很,因为和解有利于社会和谐;也有人说糟得很,他们的理由是:有些诉讼是不应当和解的,非得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必须明辨是非。在美国,公益诉讼经常是故意挑起诉讼,通过诉讼揭露问题,通过诉讼唤起民众,通过诉讼明确法律问题。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美国证交会不能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如果摩根大通没有过错,证交会为什么要逼其吐钱?如果摩根大通确有过错,为什么不让它低头认罪?赔钱事小,对错事大。公益诉讼不是有什么一美元赔偿的吗?
罚款一事对摩根大通还是有打击的。金融危机之后,摩根大通被视为美国的上好银行,其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也被视为业内的标杆人物。戴蒙一度是奥巴马总统的亲密战友,美国甚至有人提出,可以把戴蒙塑造成为美国优秀的银行家。按照某些故事的版本,戴蒙在金融危机中力挽狂澜。而他自称曾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以应付失业率达到15%的经济衰退。戴蒙杀伐果断,其应急计划就是裁人。真到最紧急的时候,摩根大通可以停止一切营销业务,将23.3万员工裁去4.5万,同时大幅度消减员工薪酬。戴蒙做了最坏的打算,却迎来了最好的结果。其他银行出问题之后,储户份份将其存款转入摩根大通。但美国证交会开出的罚款表明,摩根大通也有不义之财。这样一来,戴蒙恐怕当不上优秀银行家了。这不仅对摩根大通是个损失,对华尔街也是损失——又少了一个难得的正面形象。
摩根大通至今不肯认错,倒也不是因为摩根大通掌门人觉悟不高,实在还是畏惧虎视眈眈准备索赔的投资者,一旦认错,授人予柄,很是被动。据传,金融危机之后,各方投资者向各金融机构索赔的总金额高达2000亿美元。就在美国证交会与摩根大通达成和解协议的前一天,美国信贷联盟行政当局(The National Credit Union Administration)又把摩根大通和苏格兰银行告上了法院,要求两家银行赔其8亿美元。 美国信贷联盟行政当局也是翻旧账,非说摩根大通当初发行金融产品时有“诸多重大误导”,明明其金融产品有“很大风险”,投资者却以为风险是最小的。
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所谓高风险金融产品的投资者也有些胡搅蛮缠。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很多金融创新产品就是开局设赌。既然是赌场设局,赌场胜算的概率总是要有的。这点赌场知道,监管者知道,赌徒也同样知道。从来没有听说,赌场就此对赌徒负有告知义务。同样,高盛设局,摩根大通设局,黑石设局,谁会没有对自己有利的安排?有谁会事先明示投资者呢?难道这些投资者不知道华尔街金融大佬的当行本色?反过来说,华尔街设赌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能包赚不赔。
回头来看,美国证交会的监管似乎没有同一标准,当初罚高盛开出的罚单是5.5亿美元,还要追究高盛一位青年才俊的个人责任。说到底,摩根大通的做法并不比高盛的做法好到哪里去。何以这次美国证交会就不再追究摩根大通任何雇员的个人责任呢?为什么摩根大通只交1.536亿美元,就可以轻松过关了呢?
不过,不管美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工作究竟做得如何,现在已经并不重要了:因为华尔街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新兴经济国家,尤其是转移到了中国。他们的大队人马已经进了中国。先头部队来了,主力部队也跟着来了。下面就要看中国监管机构的真功夫了。(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