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广告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报庆特刊
  • T2:报庆特刊
  • T3:报庆特刊
  • T4:报庆特刊
  • T5:报庆特刊
  • T6:报庆特刊
  • T7:报庆特刊
  • T8:报庆特刊
  • T9:报庆特刊
  • T10:报庆特刊
  • T11:报庆特刊
  • T12:报庆特刊
  • T13:报庆特刊
  • T14:报庆特刊
  • T15:报庆特刊
  • T16:报庆特刊
  • T17:报庆特刊
  • T18:报庆特刊
  • T19:报庆特刊
  • T20:报庆特刊
  • T21:报庆特刊
  • T22:报庆特刊
  • T23:报庆特刊
  • T24:报庆特刊
  • T25:报庆特刊
  • 中钢澳洲收购之困
  • “第二总部”夯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框架
  • A股这轮反弹能走多远?
  • 沪宁高速超长收费期是怎么定下来的?
  • 更应该关注整体税制不合理问题
  • 马云的“金蝉脱壳”
  • 期待个税改革尽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
  •  
    2011年7月1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中钢澳洲收购之困
    “第二总部”夯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框架
    A股这轮反弹能走多远?
    沪宁高速超长收费期是怎么定下来的?
    更应该关注整体税制不合理问题
    马云的“金蝉脱壳”
    期待个税改革尽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这轮反弹能走多远?
    2011-07-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波翀

      ⊙陈波翀

      

      6月20日以来,A股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反弹行情。恰逢券商密集举行中期策略报告会之际,大部分券商均判断市场已见底,并看好7月乃至三季度的行情。似乎一夜之间,笼罩在A股市场的阴霾已不复存在,乐观的情绪弥漫整个市场。

      从方法论的角度,要回答是行情反转还是反弹的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本轮调整的内生原因。一直以来,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不知不觉,身在其中,被市场波动的表现所迷惑。市场涨跌虽然不需要原因,但背后都是有逻辑的。有人把本轮下跌视作去年4月行情的翻版,大盘一口气从3100点上方,下跌至2300点附近,跌幅超过800点。随后也是在7月初开始反弹,历时4个月收复失地。

      很巧,A股本轮下跌也是从4月开始,不过跌幅仅有400点。时间倒是基本一致,很容易让人推测历史会重演。事实上,去年4月的下跌,最初始于欧债危机,市场担心欧元贬值将要影响出口,会拖累经济增长。殊不知,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原本已不大,加上随后几个月的数据显示,出口形势一片大好。于是,市场逐渐醒悟过来,反弹随即展开。

      从诱因来讲,似乎两轮行情十分类似。目前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元也处于贬值趋势之中。但我们也看到了市场的另一面,真正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大的投资,正面临考验。也就是说,历史并不一定会重演。

      在坊间多种议论中,曾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比如房地产开发投资降下来,保障房补上去;高铁投资减少了,公路投资加回去。总之,为了避免经济硬着陆,投资增速是不能下滑的。事实上,投资增速下滑早已有端倪。以铁路建设为例,“十一五”期间,投资额为2.6万亿元,“十二五”期间规划是3.3万亿元。表面看,还是有不小幅度增长,但考虑到2010年已实际投资接近1万亿元,那么剩下的几年中,实际投资增速显然比2010年有20%的回落。

      就拿占比最高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来说,去年投资规模4.8万亿元,住宅竣工面积约6亿平方米。今年假定保障房全部开工,明年竣工量将增加至少一倍。“十二五”期间,如果3600万套保障房全部竣工,那么库存会有多大呢?

      既然经济面临下滑的风险,所以即便通胀可控,货币政策放松,市场估值又靠什么来维系呢?近期, 媒体时有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正渐渐露出水面的报道,究竟规模会有多大,市场各方都在担心。这也是银行股长期低估值的重要原因。因此,从策略上说,短期我们可以预估通胀将见顶回落,也可以期待货币政策维持现状,或者加息靴子落地。但中期看,经济放缓迹象应该不会改变,或者说投资下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无法消除,可见,并不存在支持大盘反转的充分条件。

      回到市场的现实中,反弹已持续数日,沪综指最高反弹了160点。可以说强势,但仍不及下跌幅度的一半。回望过去20年,A股市场一直具有超涨超跌的特性。因此,以笔者之见,策略上,乐观也只能是对短期而言,中期还是以谨慎为主。

      (作者单位:中投证券资产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