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银行存款增速下降或放大货币紧缩效应
  • 中央单位“三公”经费首次公开
  • 短期危机解除
    “硬着陆”有风险
  • 上海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
  • 两公司IPO折戟
    两公司周五上会
  • 四川证监局曝光
    “黑”咨询机构名单
  • 北京居民物价上涨预期增强
  • 杨明生:
    加强保险稽查工作
  •  
    2011年7月5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银行存款增速下降或放大货币紧缩效应
    中央单位“三公”经费首次公开
    短期危机解除
    “硬着陆”有风险
    上海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
    两公司IPO折戟
    两公司周五上会
    四川证监局曝光
    “黑”咨询机构名单
    北京居民物价上涨预期增强
    杨明生:
    加强保险稽查工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央单位“三公”经费首次公开
    2011-07-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0年支出合计94.7亿元,预算公开仍需进一步推进

      ⊙据新华社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于近日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这也是首次公开中央单位“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2010年“三公”经费中,出国(境)经费17.73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公务接待费15.28亿元。此外,经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

      相关专家指出,作为财政预算公开中老百姓高度关注的项目,“三公”经费的首次公开无疑彰显出我国积极推进预算公开的决心。

      自2009年起,我国正式拉开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大幕,然而,作为老百姓高度关注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仍然在相关的预算报告中难觅踪影。

      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财政2010年度行政经费支出决算总额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

      会议还要求,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从政府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推进预算公开的举措来看,我国推进预算公开是大势所趋,向全社会公开预算,让老百姓参与到预算的监督中,这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有效的方法。”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对于公开“三公”经费我国目前已经开始上路,但无疑还要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比如,对于地方财政,“三公”经费的公开仍需要进一步提速。另外,我国的预算法还没有涉及“三公”的内容,应该加快推进预算法的修订。“如何确保‘三公’经费的预算公开不流于形式,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建议在修订预算法时增加相应条款,不公开‘三公’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