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公司“变脸”居多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邱江
近日一批公司集中修正业绩预告,令人意外的是“变脸”案例不在少数。数据显示,自5月初开始至昨日,已有近130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修正此前预告的将近30家,占比超过两成,且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行业景气度下滑、成本上升是造成“变脸”的主要原因。
今日,利达光电、永太科技、民和股份等均对之前业绩预告做出修正。记者发现,在近日发布的业绩修正中,多为由好转坏,反向案例则较少。以利达光电为例,其原本预计前6月业绩较上年同期的958万元下降20%至50%,现修正为亏损不超过300万元。从事光学行业的利达光电表示,除了主导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外,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也吞噬了公司的利润,致使上半年亏损。
事实上,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几乎是所有“变脸”公司面临的问题,而诸如行业需求不振、行业波动风险等因素则从另一方面“挤压”上市公司利润。如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西仪股份,在一季报中预计上半年业绩变动较小,但昨日却将业绩修正为较上年同期下降1200%至1700%,亏损约900至1200万元。公司将原因归结于国家刺激政策退出、汽车行业增速放缓,以及燃料动力费、人工费用等大幅度增加等。
饱受两头“挤压”的企业并非孤例。打火机生产商新海股份将业绩变动不大修正为下滑30%至50%,海外市场低迷和劳动力、材料成本上升,“用工荒”都是造成不如预期的原因。此外,横店东磁、新民科技均属于原先预期增长而后变为下降,最高降幅分别为30%、35%,其各自所在行业波动、景气度下降是共同的原因。而山推股份则将原来的业绩同比增长50%至100%调整为基本“持平”,原先工程机械需求旺盛的表述变为了紧缩货币政策下的主营产品需求下滑。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公司分布在汽车、光伏、工程机械等领域,多少折射出各自行业的境况。
除了上述案例外,业绩“好转”的公司占比明显偏少,且其中亦包含非经常性因素。今日修正业绩的久立特材在一季报中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减变动不超过30%,现修正为同比增长50%至60%,原因在于二季度销售情况超预期,高端产品比例提升从而使得毛利率空间增加。北新路桥则表示,主营增加、对外投资项目及控股子公司规模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其利润随之同比增长不超过30%,而原先的预告则为下降。不过, *ST中华A则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实现业绩好转,其因*ST盛润重整于二季度执行完毕,从而调减账面原先预提债务和预计负债,计入营业外收入,上半年可实现2800万元的利润,若无上述事项,公司则要因债务利息而面临2500万元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