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路演回放
  • 6:公司
  • 7:市场
  • 8:路演回放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公司巡礼
  • 13:圆桌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版
  • A16:基金·人物
  • 通胀之患 心态更乱
  • 最后的“学费”
  • 让子弹飞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  
    2011年8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通胀之患 心态更乱
    最后的“学费”
    让子弹飞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胀之患 心态更乱
    2011-08-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2011年7月的最后一个交易周,充满了“戏剧性的场景”。戏剧性之一,曾经在月初大声看多唱多的诸多卖方在当周终于低下高昂的头;戏剧性之二,在通胀忧患下,大量的基金观点趋于谨慎并导致了普遍的减仓现象,根据一些数据估计,上周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戏剧性之三,个别公司重拾了增仓的步伐,但短期内这样的操作还看不到机会。

      一句话,整个行业的想法都乱得可以。

      ⊙本报记者 周宏

      乱自“经济”生

      本轮市场忽涨忽跌首先应当归于对基本面的忧患。国内的通胀压力自不必提,国外财政和经济危机也频频骚扰投资者的“持有信心”。

      比如,美国债务上限的问题,鉴于美国两党迄今没能顺利达成提高美国债务上限的协议。很多人开始对到底能否在8月2日之前达成提高美国债务上限的协议保持怀疑。于是,各路预测、评点齐出让很多人乱了方寸。

      但也有机构认为,美国财政部提高上限首先目的是偿还美国国债利息和本金,认为达不成协议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光大保德信等基金认为,之所以纠结这么久,主要是美国两党为2012年大选捞取民意而做的博弈,债务违约会使美国国家利益受损,这是美国两党都不愿看到的,最终通过讨价还价后达成协议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通胀的预期仍在发酵,上周业内关于7月份通胀数字的说法再创新高,一定程度上也给了投资者心理上很大的影响。汇丰晋信等基金认为,央行紧缩的节奏会根据经济数据进行调整,货币政策仍会从紧一段时间。而在明确经济企稳、通胀见顶之前,市场仍将弱势震荡。

      

      乱自“消息”生

      当然,突发的事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比如,周初关于转融通加速、国际板细则即将出台等消息的说法次第出台,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市场的信心。

      上海一家合资基金认为,逢到下跌,上述“加快扩容”的消息总会引发市场担忧。因为转融通加速了市场做空机制的形成,而国际版会使市场扩容引发资金压力。

      但事实上,国家通过国际版等方法做大资本市场,通过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完善市场做多、做空机制几乎是随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可逆转的大势。因此,认为日后此类消息会不时涌现。如果市场认清了国家这样的决心,对此类事件也就会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毕竟从长远来看,这是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成熟的必经之路。

      

      乱自“心”生

      更深层次讲,A股市场还是受到更多、更广的心理层面的影响。比如通胀问题,从表面上是由于7月22日政治局召开会议说下半年稳定物价仍是首要任务,使得市场担心下半年调控趋紧依旧。

      但更深层次看,其实更多的是,投资者此前的心理预期过于偏向于放松,而此后被迫调整的过程。一些基金也认为,在目前通胀处于拐点之时,在政治局这种原则层面上,当然不会出现口吻上的松动。市场担心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

      至于动车追尾事件,同样也导致了本周建筑建材、交运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的领跌。但这同样要追问一下,是否诸如保障房、水利这些事关经济发展的关键项目就不做了?到底是前期我们预期过高,还是突发的意外的冲击呢?

      看来还是,“心动”胜“幡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