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路演回放
  • 6:公司
  • 7:市场
  • 8:路演回放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公司巡礼
  • 13:圆桌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版
  • A16:基金·人物
  • 无护盘理由 有调整可能
  • 用平衡市眼光去判断市场
  •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 立足沿海发展远洋 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
  • 上海市场突破形态失败
  •  
    2011年8月1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开市大吉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开市大吉
    无护盘理由 有调整可能
    用平衡市眼光去判断市场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立足沿海发展远洋 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
    上海市场突破形态失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用平衡市眼光去判断市场
    2011-08-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东方证券 潘敏立

      ⊙东方证券 潘敏立

      

      在动车追尾事故突发后,上周一也间接地撞伤了股市,创出了本年度单日最大跌幅。实际上,股市就是一个情绪反应的市场。想想近年来,股市也是处于大跃进的扩容时代,承受了极大压力。但就像哭过后舒服了一些,也平静了很多一样,后几个交易日开始逐渐恢复,但量能依然保持着较低的水平,不过个股却活跃了不少。至上周三,沪深两地有近30家个股涨停,特别是小盘股和半年报高送转股表现很好。

      大盘在上周一杀跌又企稳后,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首先,为什么沪指在重落虎口单日长阴后又转稳了呢?如果从沪指的点位及图形上来分析的话,可能很明显地看到,前期整理的平台的厚度是74点的话,如果认为是在有效下破的话,那么下调目标位应该就在2678点,而单日长阴的低点已在该点位附近,也就意味着调整很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充分下挫方式。另外,从摆动指标来看,日线图上已成功地从高位区向低位区靠拢,也提示着在调整后会有所企稳。

      其次,为什么指标股在不断地奋起护盘呢?在企稳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盘指标股,包括石油石化两大巨头和银行股。这些板块都不被人看好,但近期的表现十分异动:每当沪指摇摇欲坠时,总见到它们护盘的身影。这并不是一般的资金所能做到的,所以当这些板块都处于历史底部时,这种异动就尤为值得关注,很可能与传闻中的中国版“401K”胎动有关。

      在上周连续四天的修复后,沪指又处于五天均线一带。就近期而言,沪指虽有回稳,但未来仍会有所反复,特别是在下列比较严峻的背景下:(1)、本周每天都有新股发行;(2)、美债是否有违约风险将会如何演绎;(3)、7月份的通胀形势依然较严峻,一旦经济数据公布后仍会引发进一步的宏观调控。

      但正是由于这些不利的因素才会使得沪指重回虎口,才会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因此,在低位我们反而更应多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这对我们的未来判断或许有帮助。比如:(1)、7月份并未上调存准率,意味着调控的紧缩力度实际上是有所放松的;(2)、据报道,目前的猪肉价格自4月份以来首度出现回落,显示未来通胀压力虽有但并不大,冲顶后可能会有所回落;(3)、在半年报公布时,一些高成长以及大比例送转的个股会激发整个半年报预增板块;(4)、大盘指标股又处于低位,有些在创出新低后出现了绝地反击。

      所以,不管市场出现什么样突发性的因素,或许在近期,甚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都需要用平衡市的眼光去判断市场,这才是最关键的。当市场大跌时,不用恐慌,应该低吸和关注;相反,当市场快速反弹时,则需要减仓和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