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路演回放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7月券商佣金 环比大增34%
  • 广发证券·上证报爱心珍珠班正式启动
  • 挑战权威看空美国 大公影响力仍待提升
  • 华泰紫金龙QDII濒临清盘 15只集合理财产品净值逼近亿元红线
  • 银监会要求彻查银行服务收费违规问题
  • 国投瑞银:债市接近可投资区域
  • ■机构一线
  •  
    2011年8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7月券商佣金 环比大增34%
    广发证券·上证报爱心珍珠班正式启动
    挑战权威看空美国 大公影响力仍待提升
    华泰紫金龙QDII濒临清盘 15只集合理财产品净值逼近亿元红线
    银监会要求彻查银行服务收费违规问题
    国投瑞银:债市接近可投资区域
    ■机构一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华泰紫金龙QDII濒临清盘 15只集合理财产品净值逼近亿元红线
    2011-08-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钱晓涵 ○见习编辑 蔡臻欣

      华泰紫金龙QDII濒临清盘

      15只集合理财产品净值逼近亿元红线

      ⊙记者 钱晓涵 ○见习编辑 蔡臻欣

      

      首发规模偏小,一旦遭遇大额赎回即逼近清盘“红线”,这是券商资产管理普遍面临的难题。

      近日,2011年度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半年报披露完毕。据上海财汇信息统计,多达15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资产净值萎缩至1亿元附近。根据《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相关规定,“连续20个交易日计划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集合计划应当终止”,这意味着15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正濒临清盘。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2月15日刚刚成立的“华泰紫金龙——大中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资产净值已跌破1亿元的清盘线。“华泰紫金龙——大中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是华泰证券发行的首只QDII型集合理财产品,截至6月30日,其资产管理规模为10186.0729万份,较首发规模19225.14万份萎缩47%;资产净值降至9670.9061万元,是200多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唯一一只跌破清盘线的产品。

      除华泰紫金龙之外,中银国际旗下的“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招商证券旗下的“智远稳健4号”、国信证券“金理财限额特定1号”等多只产品的资产净值都仅是刚刚高过清盘线,未来若产品投资业绩下滑,或出现大额赎回,这些产品都将面临被提前清算的命运。

      “对于券商而言,大多不愿意见到集合理财产品提前清盘的情况发生。”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券商拿到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批文并不容易,产品成立不久就由于规模原因草草收场自然心有不甘;另一方面,产品提前清盘,对券商资产管理的品牌含金量有影响,不利于后续产品的发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资产净值低于1.1亿元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有15只,较一季度末大幅增加了10只,面临清盘威胁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分析,多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掉入清盘“陷阱”,既有业绩方面原因,也有发行方面的原因。“投资业绩不理想,导致产品净值下降,引发投资者大额赎回,这很容易理解;然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认购门槛偏高,导致首发规模偏小,也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现象。”

      目前,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认购门槛为5万元,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认购门槛为10万元,远高于公募基金1000元的认购门槛,这令绝大多数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首发规模偏小。更为不利的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清盘线也高于公募基金。根据现行规定,公募基金产品的清盘线为5000万元。

      部分券商资管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应适当放宽的券商集合理财的认购门槛,这样有助于券商做大产品的首发规模;或是适当降低清盘线,这样可以留给投资主办人更多的调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