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路演回放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梳理政府债务的四个角度
  • 将能源视作一般商品的观念
    非尽快扭转不可
  • 犹太哲人三个永恒问题——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廿七
  • 信用评级:欧盟憋着气欲从标普们手中分杯羹
  • 莫非环保核查真只是装个样子?
  • 控物价应有前瞻性总体宏观思路
  •  
    2011年8月4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梳理政府债务的四个角度
    将能源视作一般商品的观念
    非尽快扭转不可
    犹太哲人三个永恒问题——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廿七
    信用评级:欧盟憋着气欲从标普们手中分杯羹
    莫非环保核查真只是装个样子?
    控物价应有前瞻性总体宏观思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将能源视作一般商品的观念
    非尽快扭转不可
    2011-08-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子勋

      ⊙周子勋

      

      国家工信部前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1.98亿吨,同比增长10.3%,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91亿吨,增长8.5%,对外依存度达55.2%,已超越了美国53.5%的水平。其中,国内进口原油1.07亿吨,同比增长11.3%。工信部同时表示,目前我国石油消费增速超过了GDP增速,能源消费增速过快,给能源生产和节能减排都带来巨大压力。

      确实,随着中国的能源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在高油价环境下,已成影响我国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油依存度超过美国,能源需求增速超过GDP增速,首先警示出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不合理,需要尽快调整。

      从我国的石油消费结构而言,汽车行业是石油消耗最大的,而中国正加速步入汽车社会。来自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信息,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私家车保有量达7206万辆。据海关统计,去年我国汽车总产量达1826.47万辆,汽车消费的过快增长从一个方面推高了原油消费。

      中国汽车社会的到来,使得石油供应矛盾愈发激烈。据相关数据,目前三分之二新增石油需求来自交通业,据预测,2020年国内汽车石油需求将达到4.5亿吨。若按中国对外依存度每年增长2%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或将接近65%。由于相对缺乏国际原油定价权,大量进口高价油将给中国汽车消费者带来了沉重负担。

      而原油安全问题,更成为广泛关注的议题,提高国内储备的提议再度被提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但中国原油进口格局却在相当程度上仍处在由国有企业“高度垄断”的状态下。而目前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的选择性国际接轨,始终遭到各方质疑。在经历了一个国际原油价格的来回震荡之后,国内成品油批发、零售市场也呈现不一致的走向。8月1日,航油市场化改革落定后,发改委首次调整航空煤油价格,将8月进口到岸完税价定为每吨7768元,微涨1.7%。

      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由于布伦特、迪拜及辛塔等三地原油均价加权变化率已高达2%以上,与4%的调价红线越来越近,国内部分地区石油批发商因此也开始上调汽柴油价格。中石化及中石油等各地批发商近日在抬升汽柴油价格。7月27日之后,九江、南昌等地的两大石油公司已将柴油产品批发价连续5日从每吨8400元逐步推高到了8505元,这已到达了国家规定的江西批发最高价。

      无疑,进一步提高国内储备以及加大国内勘探力度等措施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石油需求压力意义非凡。但笔者认为,推动节能减排,对于缓解我国的石油需求压力作用更加显著。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民用比例一般估计占20%至30%。因此,在保证城乡居民正常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全民节能降低能耗总量,在我国还有很大空间。比如,去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1800万辆,如果以每辆车年均成品油耗1.3吨计算,每年将新增原油消耗2000万吨左右,相当于目前半个大庆油田的产量。比如,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型宾馆都为顾客提供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牙刷的主要原材料,就来自于石油。我们需要尽快扭转错把能源等同于一般商品的观念,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也改变我们的某些生活方式,特别是一部分高收入“富人”在能源消耗上的财大气粗作派。我们所要追求的发展路径,应是开发新能源与走节能之路齐头并进。这又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和内涵。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