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路演回放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梳理政府债务的四个角度
  • 将能源视作一般商品的观念
    非尽快扭转不可
  • 犹太哲人三个永恒问题——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廿七
  • 信用评级:欧盟憋着气欲从标普们手中分杯羹
  • 莫非环保核查真只是装个样子?
  • 控物价应有前瞻性总体宏观思路
  •  
    2011年8月4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梳理政府债务的四个角度
    将能源视作一般商品的观念
    非尽快扭转不可
    犹太哲人三个永恒问题——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廿七
    信用评级:欧盟憋着气欲从标普们手中分杯羹
    莫非环保核查真只是装个样子?
    控物价应有前瞻性总体宏观思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用评级:欧盟憋着气欲从标普们手中分杯羹
    2011-08-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 锐

      ⊙张 锐

      

      尽管欧盟多位领导人对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频繁降低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发出警告与声讨,但丝毫没有阻挡“三大”我行我素的脚步。当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被标普们无情地扔进“垃圾级”行列,进而开始向意大利等欧元区核心国家扣动扳机时,欧盟终于忍无可忍向标普们 “宣战”。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称“三大”助长了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具有明显的“反欧洲”倾向。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谴责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寡头垄断”。欧盟委员会金融服务委员巴尼耶痛斥,评级机构在欧洲市场上所占有的地位过于重要,在欧债危机中影响“恶劣”。

      在欧盟领导人眼中,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不仅是欧债危机的发动者,而且对危机的升级大有推波助澜的嫌疑。在欧债危机过程中,“三大”的评级出现在两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一是在欧元区相关国家偿债高峰到来之前发布危机警示、降低信用等级;二是在国际社会和欧盟出台了救助方案、受援国家也按照要求制定了财政紧缩和改革计划时进一步降低这些国家的信用评级。以希腊为例,当今年7月希腊将有134亿欧元的债务到期时,标准普尔抢在之前的6月将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别,使希腊完全丧失了融资机会;及至欧盟动员私人资本通过展期的方式实施对希腊新的救助,标准普尔仍然将这种救助举动视为选择性违约;即使国际社会和欧盟出台了针对希腊的总共为1090亿欧元的贷款援助计划,惠誉、穆迪仍然不依不饶,继续降低希腊的“垃圾”级别。对此,欧洲人有理由肯定,“三大”从来不将预防和制止危机视为己任,却以放大危机和制造恐慌为快意。

      公正性是“三大”必须恪守的首要原则,而恰恰在这方面,评级机构难以直起腰杆。最近几年,除了欧元区国家屡次被下调主权信用评级外,连英国也成了“三大”唱衰的对象。可是,即使美国的国债水平占GDP之比已经达到100%,远高于或接近葡萄牙、爱尔兰等深陷欧债危机当中的国家的水平,“三大”却迟迟不将美国国家主权债务评级从最高位上拉下来,而只是将美国“AAA”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和“A-1 ”短期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此外,虽然房利美、房地美资不抵债且已退市,标准普尔直到7月中旬才将“两房”在内的金融公司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而在此之前意大利、法国等金融机构早就成了“三大”轰炸目标。

      所以,欧盟领导人认定,评级机构“发行人付费”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之嫌,尤其在“三大”垄断了评级话语权的前提下,其评级的公信力难以让人认同。面对着自己领地范围内的成员国沦为“标普们”肆意耍弄的工具,除了在口头上讨伐之外,欧盟还将真枪实弹予以反击。欧盟即将采取的应对行动是制定与修改相关法规以强化对评级机构的制约。据悉,欧委会正在草拟一份对评级机构监管的预案,将要求评级机构在下调欧洲某国信用评级时强制公开作为评级依据的分析数据,同时规定投资者在评级机构出现疏忽或者是违反操作规程的时候可以起诉他们。不仅如此,欧盟还鼓励投资者和市场加强自主评估,减少投资者对信用评级的依赖,甚至有可能撤销一些信用评级的参考功能以及未来禁止对接受救助的欧元区国家进行主权信用评级。为此,欧盟将出台自己的一整套信用评级标准与方法,以指导投资者的自我评估。

      欧盟的另一项选择是创建一家欧洲评级机构,以打破“三大”的垄断。目前,欧盟已委托欧洲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与法兰克福金融协会以及德国证交所等多家机构具体负责启动在法兰克福建立并发展一个欧洲评级机构。据报,该机构可能耗费约3亿欧元,并将主要在私营部门出资的基础上建立。按照欧盟的计划,欧洲评级机构有望于明年下半年首次发布对银行业的评级,并在2013年发布对企业评级及金融产品的评级。评级机构成立后,投资者将主要支付该机构的运营费用,而非评级机构自行发债筹资。新评级机构的公司债务评级收费预计将不及“三大”当前收费的一半。

      然而,欧盟要想取得信用评级的绝对话语权并非易事。评级机构主要凭借其公信力取得客户的信赖,并进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三大”虽饱受市场诟病,但均有着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与信誉积淀,作为迟到的竞争者,欧洲新生评级机构的公信力短期内到底难以抗衡。新生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方法、经验、手段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也与“三大”相距甚远,要被客户和市场认可,征途漫漫。

      看来,一场漫长而艰难的角逐才刚刚开始。(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