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 司
  • 7:公司纵深
  • 8:路演回放
  • 9:公司·价值
  • 10:公司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数据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两大利器应对日元升值 日本央行加入干预大军
  • 危机未平 黄金仍是宠儿
  • “避险货币”何以避险
  • 全球劲刮“逆风”
    各国央行紧缩减力
  • “货币战争”折射世界经济变数增多
  •  
    2011年8月5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两大利器应对日元升值 日本央行加入干预大军
    危机未平 黄金仍是宠儿
    “避险货币”何以避险
    全球劲刮“逆风”
    各国央行紧缩减力
    “货币战争”折射世界经济变数增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战争”折射世界经济变数增多
    2011-08-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王宙洁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王宙洁

      

      连续两天,两个西方国家的政府和央行相继采取强力措施“明目张胆”地干预汇市,令又一场全球“货币战争”的硝烟四起。

      分析人士指出,瑞士和日本公开干预汇市,压制本币的过快升值、保护本国出口和经济的目的很明显。而从全球的视角来看,汇市干预频发也反映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了新的变数,加上欧美主权债危机持续发酵,令各类风险资产持续下跌,相应的,瑞郎、日元等避险货币则受到追捧。有迹象表明,面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威胁,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正面临推迟政策紧缩甚至是进一步加大宽松货币政策的压力。

      

      美欧经济重现低迷

      在瑞士和日本当局干预汇市之前,近期瑞郎和日元这两种传统避险货币都持续大幅走强。作为对比,股票、大宗商品等高风险资产连续大跌,美股一度连跌八天。

      业内人士认为,在股市暴跌、避险货币走升的背后,是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的增多,特别是美欧等主要经济体。

      随着美国白宫与国会的债务上限之争在本周初尘埃落定,美国暂时躲过了“灾难性”的违约。但与此同时,这也让投资人有更多精力来咀嚼最新发布的一系列糟糕的美国经济数据。

      上周五的报告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初步增速仅为1.3%,远低于市场预期。本周公布的7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6月份消费开支、服务业PMI及工厂订单纷纷发出疲软信号,7月份的企业裁员人数环比更是飙升60%。

      接二连三的疲软经济指标,令多家华尔街大行纷纷下调对美国经济的展望。摩根大通4日宣布,下调对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速1个百分点至1.5%。该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费罗利表示,高企的失业率、疲软的消费,是导致预期下调的主要原因。野村也在本周宣布,将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从此前的3.3%下调至2.5%。巴克莱资本1日宣布,将美国经济今年全年的增长预期从2.5%下调至1.7%。

      需要指出的是,经济疲软的新警讯不止出现在美国,在另一个大经济体欧元区同样如此,后者本周公布的制造业PMI亦创下近两年来的低点。

      

      债务危机阴霾难散

      在讨论经济困境的同时,另一个一直困扰发达经济体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主权债务问题。尽管美国最终及时得以提高债务上限,但该国仍面临降级威胁。

      奥巴马政府在最后时刻“力挽狂澜”、避免美国违约的壮举,并未给美国赢得喝彩。反倒是在这场风波之后,美国在管理财政方面的表现招致多方批评。

      评级机构惠誉的主权信用评级主管莱利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尽管美国总统签署了提高举债上限法案,该机构仍可能在中期内下调美国政府的3A最高债信评级。莱利表示,在税收和政府支出方面,美国仍存在非常艰难的抉择。

      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则继续将美国的评级前景展望定为“负面”,即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仍可能下调该国评级。

      眼下,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标普,该公司此前曾表示,如果美国达成的协议中未包含重大的削减赤字内容,未来三个月中有50%的可能性下调美国的评级。标普认为“重大”的减赤规模高达4万亿,而奥巴马公布的方案中仅为2.1万亿,按此标准,标普很可能要下调美国评级。

      而在欧洲,7月21日达成的新一轮债务危机援助方案似乎并不是欧元区的“终极救赎”,近日,西班牙、意大利等大国再陷债务风波。两国国债收益率都飙升至超过6%的历史新高,逼近7%的危险水平。在此之前,希腊、爱尔兰等国都是在国债收益率达到7%之后被迫寻求援助。

      

      量化宽松卷土重来

      日本、瑞士干预汇市的另一个背景,是美元本身的疲软,而这又跟美国国内的基本面有很大关系。随着经济大环境的恶化,近期各界对于美国推出新刺激政策的猜测也再度鹊起。

      华尔街知名分析师惠特尼称,美国经济已出现二次探底迹象。“债券天王”格罗斯则预计,最早在本月晚些时候于杰克逊霍尔举行的美联储年会上,伯南克就可能给出QE3的暗示。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7月份在国会听证会上曾表示,如果经济发展陷于停滞,联储可能会采取新的行动,其中包括开始第三轮国债收购计划。

      纽约时报本周二报道称,美国政府和国会近期围绕债务上限的论战,直接削弱了今后一段时间美国财政政策的灵活性,进而将在困难时期刺激经济的重任全部压到了美联储头上。

      前美联储副主席科恩周三表示,如果美国经济走软的程度超出预期,且通胀率下滑,美联储可能需要认真考虑采取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联储前货币事务主管布莱恩也对买入更多债券以刺激经济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