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昆明出了一个山寨苹果店。虽然卖的是正品,但没有得到苹果公司的授权,因此被迅速取缔。
同样在昆明,还有一个山寨宜家店,名曰“十一家具”。
说它山寨,其实有点冤枉。虽然用了宜家的黄蓝颜色,仿效了宜家的店铺布局和客户服务,但是它并没有把自己叫成宜家,也没有误导消费者。
如果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刻意欺骗消费者,那么这种山寨当然要坚决唾弃之。但如果仅仅借鉴抑或仿效了别人的良好购物环境和客户服务,那么指责其山寨确有不公。对消费者而言,还巴不得这种山寨多一些呢。
一个品牌的建立,除了产品本身的成功,跟品牌带给客户的购物体验密不可分。
人们喜欢宜家,并不是说它的产品质量有多么上乘或者设计有多么独到。宜家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品牌影响力,是因为一些细心的服务,比如随手可以拿到的小铅笔、纸做的软尺,有创意的宣传册,当然还有可以令顾客小憩的咖啡店。
如果昆明的十一家具,能够持之以恒地把这种细心和贴心山寨下去,同时提供质量还不错的产品,那么这种山寨反而是消费者的福音。到时候,估计没有人会再想起这些服务本是山寨而生,反而会被视为十一家具固有的内涵。
环顾周围,其实有不少因山寨而起,继而做大做强的企业。肯德基等洋快餐进入中国后不久,市场上其实出现过一些类似的山寨品牌。愚笨的企业只学到了皮毛,仍旧只是路边小吃的本色,一些聪明的企业则学到了洋快餐的经营管理理念。从布局、灯光、卫生到配送流程,点点滴滴,从山寨开始,然后消化提升,如今遍地开花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谁能否认自己最初的山寨之心呢?
再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如今中国互联网的巨头,多数最初也因山寨而起,借鉴甚至照搬了成熟市场企业的经验和商业模式。只不过,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根据本土市场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发展。如今,谁又会说百度、优酷抑或新浪是谁谁谁的山寨版呢?
简单、粗糙的拿来主义,只是刻意模仿某一知名品牌的毛皮,那么结局仍是山寨,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反之,若能够持之以恒,并且把偶像的商业模式、营销理念一直山寨下去,又有何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