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回望广东金融“健体强身”之路——访广东省副省长宋海
  • 广东金融业华丽转身的秘诀
  •  
    2011年8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特别报道
    回望广东金融“健体强身”之路——访广东省副省长宋海
    广东金融业华丽转身的秘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广东金融业华丽转身的秘诀
    2011-08-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刘宏鹏 朱文彬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刘宏鹏 朱文彬 ○编辑 衡道庆

      

      2010年末,广东以11.54万亿元的金融规模领先全国。广东这个曾经的金融高风险区,在金融领域已跨进科学、快速发展的轨道,直奔金融强省的宏伟目标。

      风险处置新思路

      据广东省副省长宋海介绍,东南亚经济危机使广东金融风险急剧增加,作为金融大省,若广东金融风险处置不力,或将触发全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2003年广东的金融形势依然较为严峻,此时,宋海由深圳调任广东省副省长,分管金融等工作。上任伊始,即在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参与处理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先是重点解决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650亿元不良资产问题,再逐步整顿其他金融机构风险。

      多年后回忆起广发行重组经历,宋海依然觉得如在昨日。广发行650亿元的债务窟窿,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然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们却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经受住了这份考验。

      “原来叫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我们把它创新为请客人一起来打扫房间。要做就一起做,谁要进来就一起打扫屋子。”宋海还说,广发行重组开创了投资者团队帮助弥补部分亏损的先例,对以后的国内商业银行重组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为广发行引进投资者时,广东在数十家投资者团队中选择了三大团队进行招投标,包括花旗银行团队、法国兴业银行团队和平安保险团队,最终花旗银行团队以较合适的报价获得优先谈判权,且谈判成功。

      此后,广东一方面争取到财政部的支持,在广发行重组开业后的一定年限内,返还其一定数额的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出售南方电网的部分股权,用于填补剩下的窟窿。至此,广发行重组完美落幕。

      目前,广发行已成为一家优质银行。2010年广发银行实现税后净利润61.89亿元,同比增长82.73%,总资产达8143.9亿元,并在积极推进上市进程。

      随后,广东又先后解决了深圳商业银行、湛江商业银行、珠海商业银行、佛山商业银行、汕头商业银行等不良资产问题,方式不同、个个精彩。

      金融创新看南海

      2007年7月31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下称金融高新区)在佛山市南海区正式授牌。它成为广东金融强省战略的一枚重要棋子,也翻开了广东在金融创新方面新的一页——金融与科技结合。正因如此,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金融硅谷”。

      宋海表示,“为了搞好前台金融的发展,我们打造了一批后台金融的服务中心和服务基地,佛山、深圳、广州都有。”但金融高新区更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得意之作——它是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援基地、外包基地、后备基地、灾备中心、呼叫中心,“未来将是一个容纳10万金融白领和蓝领的金融城。”

      截至2011年7月末,金融高新区总投资已达190亿元,成功引进国内外重大金融后台及前台项目53个。

      具体思路方面,金融高新区提出要实现“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国最佳私募及风险投资聚集区”。金融创新在南海以一种更为生动的方式出现——不再一味地在金融工具上谋求创新,而是寻求跨领域创新——其推动发展的力量将更为巨大和持久。

      “科技跟金融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如果科技不跟金融结合起来,永远也发展不起来”,宋海说,“这是一个新方向。科技跟金融一结合,它的范围和力量就能扩大很多倍。”科技成果出来,要将其孵化并迅速实现开发和规模化应用,少不了风险投资和其他金融支持;对金融资本来说,需要寻求投资回报,一个有前景的项目自然是金融理想的结合对象。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要求。

      此外,宋海还认为,地方政府不一定非要自己办金融机构,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则更为关键。“政府的目标就是要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政策好、环境好、条件好,谁来谁挣钱、谁来谁发展”。

      未雨绸缪培育上市后备资源

      截至2011年7月末,广东境内上市公司已有341家,位居全国第一。尤其是近年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发展,广东更是势头迅猛。宋海笑着说:“这两年广东企业上市多,你以为它们是突然冒出来的吗?”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毅然决定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广东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立即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解读股权分置改革政策,研究广东的实施方案。此后,广东率先开始部署改革工作,并把培育上市后备资源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当时全省组成几个工作组,到基层做股权分置改革方面的指导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全省各地能上市的公司力争上市。宋海还就股权分置改革写了多篇文章,详解政策要义,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和后备企业培育。

      在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广东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推进了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广东也因此积累了上千家拟上市公司,使得目前广东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之首,并仍在快速攀升。宋海说:“这都是那时候做的工作。当年积累的上市公司资源,憋了一股劲,现在不断地释放,越放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