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A股市场将继续盘整探底
  • 持有成长股 等待时间玫瑰绽放
  • 短期仍将保持弱势震荡
  • 弱势难以摆脱 股指料再度盘底
  • 欧美艰难寻底路漫漫 A股多空征战冷清清
  • 本周或将考验2437点
  •  
    2011年8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市场趋势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市场趋势
    A股市场将继续盘整探底
    持有成长股 等待时间玫瑰绽放
    短期仍将保持弱势震荡
    弱势难以摆脱 股指料再度盘底
    欧美艰难寻底路漫漫 A股多空征战冷清清
    本周或将考验2437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持有成长股 等待时间玫瑰绽放
    2011-08-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莫大

      ⊙莫大

      

      上周我们强调过,自8月9日低点2437.68的上行只是一个锯齿型三波段上行,这种急跌后的反拉尽管很强,但它不会长久。它只是一次挣扎于市场中的做多盘的反击,并不是一次新行情的开始。其实,并非外盘影响内盘,而是内盘本身已领先于外盘进入了新一轮下行结构。

      自4月份以来,我们就反复强调今年的行情很复杂,其内在原因是市场的资金供给不足而筹码供给有余。此外,宏观实体的不景气也令社会资金未流入实业,大量流入提供高于证券市场回报的银行理财产品与民间担保链。央行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出现如主流卖方机构所预期的放松。我们注意到,7月的M1只有11.6%,低于6月的12.7%,这让主流机构的预期落空。从另一层面,我们此前推测今年的社会资金流动性缺失最为严重的时点应该在10月,原因在于地方债到期时点与地产资金面紧缺时点交叠在这一时点,这方面我们从近期地产界大佬任志强的言论,以及地方政府拟抛售国资委控制的国有股等信息中得到证实。因此,我们可以作一个简单的判断,未来仍然有相当长的时间,市场需要消化这些不利因素。

      未来产业结构转型是必然的,未来的社会财富增长方式必然不会是简单的资金堆砌,它必定通过新兴的战略产业发展所实现。恰好此时我们的A股市场也面临着新旧观念与新老势力的交替之中,所以,在弃旧迎新没有完成之前是不太可能出现牛市。它必须经历一次阵痛,令市场平衡重构,否则就不会出现新生。而代表过去发展方式的权重蓝筹股目前仍然占有极大的市值,如果不令其中的资金溢出,就不可能出现新兴战略行业的成长股有好的发展。

      过去的十年人们在市场中赚的是时代的钱,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一定是因新技术的推动,我相信创新才是未来的出路。如果循着这个思路,我们猜想一下未来的十年,人们的财富暴增一定是因为创新的活力。或许许多新兴的行业我们从未听说过,或许崭新的盈利模式我们从未见过,但是重工业出现转型之后,必定会有更强大的新型产业取代旧的支柱产业。因此,以这样的逻辑推理,我个人以为未来能够成为伟大的企业,一定是一些创新型的轻资产公司。我们断言,未来的十年人们通过市场赚的钱,一定是赚时间的钱,方向一定是在新兴产业的成长股中,而此次的大调整即是为未来的成长股腾出发展空间。

      有时我在想,我们一定要如此在意上证指数的波动吗?对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言,指数只是小趋势。当小趋势环境变差时,只要我们手中握有大趋势的成长品种,即可根据小趋势的波动做差价,以保证我们在大的成长股趋势中,不断地降低持有成本。如果完全根据指数的波动进出,可能将错失大趋势上涨的成长股。从2003到2007年,市场尽管几经波动终出大牛市,但注意一下这个过程中,诸如苏宁、福耀、格力、三一、盐钾、张裕等大牛股,受指数的影响很小。因为,它们代表着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国城镇化从12%-47%的发展趋势成就了这批细分行业的牛股。未来仍然不会脱离这样的格局,一定也会是社会发展进程推动着新型成长股不断攀升。

      别太在意上证指数的波动,尽管我们知道它未来还会继续寻底,但仍然不会阻止我们跟随社会发展洪流前进的脚步。满仓成长股看空大指数,其实本身并无太大的风险,前提是你持有的品种要如我们上述所讲的品种。但是,出于对大指数波动风险回避的考虑,我还是建议最好的方式是三分之二持仓成长股,持三分之一的资金待大指数波动提供的机会进行逆袭降低成本操作。这样既可以不至于太担心,也可以将持有成本不断地降下来。因为,没有什么比大浮盈更能增强人们的长线持有信心了。

      持有成长股,耐心等待时间玫瑰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