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在艰难中打拼过的公司 才是有生命力的公司——专访金鹰基金总经理殷克胜
  • 印象殷克胜:举重若轻
  •  
    2011年8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A15版:基金·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 A15版:基金·专访
    在艰难中打拼过的公司 才是有生命力的公司——专访金鹰基金总经理殷克胜
    印象殷克胜:举重若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艰难中打拼过的公司 才是有生命力的公司——专访金鹰基金总经理殷克胜
    2011-08-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王慧娟

      “一个公司要发展,不能坐等一波大行情的来临,而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生存。付出的是艰辛,但是经历寒冷又怎么会是坏事,沉淀的总是美丽和坚强。”

      殷克胜,曾在监管机关任职,1998年参加鹏华基金管理公司,后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见证了中国基金业13年发展历程。2010年4 月,殷克胜通过全球招聘正式走马上任金鹰基金总经理一职。

      到任后没有“大刀阔斧”的渲染,也没有到处奔走“招贤纳士”,但是在他举重若轻的“快乐管理”中,金鹰基金的增资扩股工作于今年5月16日完成,公司注册资本金从原来的1亿元提高到2.5亿元;他建立了业内首个公开选拔基金经理制度,让“人才”接受公开选拔和竞争;基金销售不再局限于单一渠道,而是全面开花;以股票投资为核心,产品线逐步完善,资产管理规模较到任之初接近翻倍。我们不禁感叹,基金管理公司的规模是“管”出来的,《基金周刊》为您探寻金鹰基金总经理殷克胜如何在“管”上下工夫。

      ⊙本报记者 王慧娟

      点燃公司治理“三把火”

      在一年多前刚刚到任时,殷克胜这样告诉记者,金鹰基金自2002年成立,已经有了近10年的积淀,缺的只是一针机制的“强化剂”,而他要做的,就是用这针强化剂把公司员工的潜能挖掘和发挥出来。这说的,是投研机制的再造。殷克胜说,投研就是要把研究成果有效地转换为投资成果,以研究来驱动投资,追求独立深入全面多维的研究,同时也强调草根研究的重要性,全面把握信息变化。

      “不过,投资和研究的有效结合也是有难度的,研究是发掘价值,而转化为生产力就需要制度。 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我们把资源放在了最专业、最优秀的那一部分人才身上。”在殷克胜倡导的要有一股“狼性精神”、敢打敢拼的氛围下,金鹰基金首开先河,一年内进行了两次内部公开选拔基金经理。在公司的其他岗位亦然。他说:“选拔的这些人,在他们的带动下才能突破原有的瓶颈,形成良性的人才体制和竞争氛围,不断的提高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要知道,让懂专业的人,在他熟知的领域充分发挥专业技能,既有充分授权,又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他才愿意留下展现他的才能。”

      “人是一个公司的核心资本,所有的制度建设和工作安排都应该以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出发,激发他们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感。一个好的用人体制,能够使整个公司进入“快乐、美好”的良性发展轨道,这让殷克胜比看到任何数据排名都开心。他说,自从整个公司的人才机制建立起来,与各项考核、业绩挂钩起来。当看到员工充满愿景和理想,快乐地主动地工作着,就觉得这个总经理做得很值得。

      总经理上任第二把“火”,让基金销售在众多渠道全面“开花”。中小规模基金公司总是在营销中缩手蹩脚,渠道受限。本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的基金营销是每个中小规模基金公司的噩梦。这么多年来,很多公司总是“长不大”,着实让不少管理者着急。

      今年上半年,金鹰基金在公募规模整体萎缩的悲观情绪下,基金规模逆市上涨13%,一时间成了业内焦点。说到成长,殷克胜感叹,在渠道的建设方面,难度还是不小的。每发一只基金都要更换一个托管行要花费很多精力,但是这样可以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为不同渠道推出需要的产品。现在渠道方面已经有了改变,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大型银行都已成为金鹰基金的销售渠道。去年3月新发行的金鹰稳健成长拉开了跟工商银行合作的序幕,而正在发行的金鹰策略配置则是在中信银行托管。

      回顾过去的这一年多,金鹰基金的产品线完成了公司自成立以来8年未完成工作;在这一年里,我们看到了金鹰的保本、指数基金的面世。产品线的完善,这就是第三把“火”。以前的金鹰基金以金鹰中小盘为代表的股票类和绝对收益类投资定位,久经历练的殷克胜却对基金行业的发展有其独特判断,“产品线的完善是发展的基础,产品创新是基金公司的生命力,基金公司能否快速发展或者取得好的立足点取决于此”。

      殷克胜认为,股票市场本就是轮回的,经济更是循环发展,公司的发展不能只受限于股票市场的波动。熊市产品的缺乏制约着目前基金业的发展。他说:“一个负责任的公司不仅应该在牛市中为持有人赚取超额收益,也应该在熊市里不让持有人亏钱,那就需要丰富的,适合不同时期、不同市场的保值产品。我们想让投资者知道,把钱交给我们可以放心,未来是个很长的时间,我们可以管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钱。”

      在竞争中构建专业竞争力

      中国基金业在经历十几年发展后,已经进入整固时期,基金行业竞争加剧,新基金发行加速,销售成本、人力成本也随之上升,中小规模基金公司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境。殷克胜说,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要想在竞争中取得发展,除了股东的支持外,自己也要有一些思路。而重中之重就是要把理财这个公募基金发展的核心专业做好,构建投研竞争力。

      殷克胜一直认为,只有通过制度建设才能长期持续地保证投研水准。记者看到了长如流水的考核表,惊叹原来一个原本以为很简单的制度需要如此多的构成。殷克胜解释说:“对于研究方法的变化和对公司深度调研方面的要求也都落实到制度层面。比如对上市公司的调研要求更深入,对同行的互动要求更积极,通过这些来加强研究对投资的支持力度。同时,对于研究人员的考核,将更注重研究的质量和推荐股票的质量,将研究人员调研的深度和频率作成相关的图表,通过系数来反映。这些制度也将根据市场、员工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完善,从而构建投研的核心竞争力。”

      任何公司都置身于一个与业务息息相关的行业内,基金公司也不例外。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必须思考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基金公司面临内外部多重竞争,从内部来看,是大基金公司和中小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新基金公司与老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从外部来看,基金公司还面临着券商、银行与保险的理财产品以及私募基金的竞争,基金的相对吸引力有所下降。对此殷克胜认为,目前看似发展相对过去十年较为困难和缓慢的基金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巩固、沉淀的过程。这就要求基金公司更加努力。他说,“对于一个公司而言,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一个深耕、细耕的机会。一个好的公司首先要学会相信自己,不能春天还没来呢就先倒下了。”殷克胜说,想站住脚,就更应该在各种市场环境里磨炼。基金行业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要在困难中苦练内功,强化管理。“一个公司要发展,不能坐等一波大行情的来临,而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得生存。付出的是艰辛,但是经历寒冷又怎么会是坏事,沉淀的总是美丽和坚强。”

      

      做投资者放心的管理人

      业内有位成功人士说:“在这个高强度竞争的行业里,总经理的成功应该是看他是否能让企业有机地生长,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文化内涵去获得制度变革的力量。”殷克胜对此给予了高度认同。他认为,文化,就是一样的零件,配合出的不同状态和声音,是一种结构的力,磨合的力。一家公司规模不比别人大,人不比别人聪明,它成长的机制就是要凭靠各种结构的磨合。他在过去这一年里所做的,就是为了让金鹰有这种发展的力量。

      金鹰基金的目标是非常清晰的,每年都要有进步,把进步落到实处。殷克胜说:“现在金鹰很小,很好多年后也许你看到的是一个几千亿的公司,只要不断努力,不抛弃信念。”记者笑言:“殷总内心很大。”他却对此深信不疑,“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如何让投资者信任?我们现在就有这样一个队伍,具有认真负责精神、敢于创新、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品格的员工队伍,金鹰基金的未来尽管充满着挑战,但是我们有能力,我们也有信心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就是要做一个投资人放心的基金管理公司,让投资人把钱交给我们以后,他能够非常安心地去工作、去生活。”

      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话:无论在哪个行业、什么年代,成功的人总是抱有坚持,坚持到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