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专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近两月全球经济走势引出几大问号
  • 吴英案的最后悬念
  • 怎么调研报告与事实大相径庭?
  • 揭开黄金大动荡幕后推手
  • 在当前环境下
    融资融券只能有限发展
  • “政企拆分”的价值判断
  •  
    2011年9月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近两月全球经济走势引出几大问号
    吴英案的最后悬念
    怎么调研报告与事实大相径庭?
    揭开黄金大动荡幕后推手
    在当前环境下
    融资融券只能有限发展
    “政企拆分”的价值判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当前环境下
    融资融券只能有限发展
    2011-09-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桂浩明

      

      自去年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到今天的一年半里,融资融券余额刚过300亿,其中99%为融资,1%为融券。这种状况也许不能令人满意,但考虑到一年多来该项业务的推进很平稳,并且在股市走势较为疲弱的情况下并没有出现大的风险,应该说还是相当成功的。

      为了让融资融券能有更快的发展,最近有关部门做出了两项重要决定,一是将融资融券作为常规业务,这样绝大多数券商都能开展这项业务了。二是成立相应的金融公司,建立转融通机制,以此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融资与融券品种。无疑,这是值得欢迎的好事。有舆论甚至估计,融资融券将进入爆发式发展的阶段。笔者以为,在成为常规业务,并有了转融通以后,融资融券业务会有新发展,但要说是爆发式发展恐怕就有点过了。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还只能是有限发展。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尽管现在只有少数券商获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看上去似乎这个资格还很紧俏。但实际情况却是投资者对融资融券的有效需求并不大,开户数十分有限,一些券商采取奖励措施来鼓励符合条件的客户开设融资融券账户。但即便客户开了相关账户,但操作却并不多。推行一年半才有300多亿元余额,仅占当前沪深股市日均交易金额的五分之一左右,与海外成熟市场的正常水平相距甚远,就是明证。在券商准备的融资融券额度普遍显得富裕的情况下,即便是将融资融券业务作为常规业务,让更多券商都能参与,恐怕也不会带来太多增量。由于制度设计以及其他方面的制约,融资融券本身就受到了比较多的限制,本身不存在大发展的基本条件。

      其次,严格说来,如果有更多客户真的对融资融券感兴趣,现在恐怕也没有条件满足其需要。时下一般券商能拿出来用于融资的资金通常也就几十亿,相对于开户客户几百亿的资产而言,比例悬殊。这就意味着,如果那些已开户的客户都要求足额融资的话,那券商将无资可融。可能有人会说,不是有金融公司吗?他们可以向券商提供资金支持呀。要知道,金融公司的注册资金才60亿元,能有多少钱借出来呢?在本质上,如果没有银行的支持,融资业务不可能真正做大。但现在国家政策禁止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融资业务在现阶段只能有限发展,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被大量推广。

      当然,如果转融通真的发展起来了,在融券方面的瓶颈倒是迎刃而解了,现在有很多解禁的限售股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卖出,将其借出来用于融券是有操作可能的。但问题在于,投资者是否有很强的做空股票的意识?现在融券的规模在整个融资融券业务中只占到1%,这里固然有标的物不足的问题,但如果仅仅是这个原因,恐怕两者之间的差距未必会这么大。应该承认,这里还有习惯以及意识上的原因。而且,对于实行市值管理的公司来说,其大股东是否愿意将所持股票借出去做空呢?一厢情愿地以为有了转融通,融券业务就会与融资业务并驾齐驱地开展起来,恐怕只是幻想,缺乏现实基础。

      在融资融券业务中,券商可以对客户收取较高的佣金,同时还有资金与股票的利息收入,再加上融资融券交易中的换手率一般要比正常股票交易高出数倍。而所有这些,对于券商来说都很有吸引力,因此各券商自然也把融资融券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但要注意的是,投资者如果不能从融资融券中获取足够的风险补偿,他们是不会大手笔参与融资融券的。而现在一方面低迷的市场环境使其参与融资融券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另外一方面偏高的融资融券交易成本,也让不少投资者对此望而却步。而最为本质的问题在于,大力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各种前置条件并不具备。如此一来,该业务只能是有限发展了,对此寄予过高的期望,是脱离实际的。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