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产业纵深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专版
  • 12:A特别报道1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难过政策关 奇瑞斯巴鲁合资或难产
  • 挑战高端市场
  • 斯巴鲁 独食难吃
  • 风向
  •  
    2011年9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T3版:汽车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T3版:汽车热点
    难过政策关 奇瑞斯巴鲁合资或难产
    挑战高端市场
    斯巴鲁 独食难吃
    风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斯巴鲁 独食难吃
    2011-09-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记者观察

      ⊙记者 吴琼

      

      斯巴鲁的国产故事,是很多二、三流跨国车企的缩影。只不过,有的跨国车企还没有真正落户中国;有的和斯巴鲁一样,来过又走了。

      斯巴鲁能否成功在中国实现国产,牵动着同病相怜的跨国车企的心。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也是能持续保持增长的一个市场。在中国量产并获得消费者欢迎,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全球的排名及未来发展。

      但是,想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太多,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拥有这个资格。在记者看来,斯巴鲁最大的败笔在于,没有深读中国相关政策。并非所有企业都和斯巴鲁一样看不清政策,有人很清醒,比如说同样生产SUV的克莱斯勒汽车,同斯巴鲁一样,在中国市场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最终离开了中国国产的舞台。但是,克莱斯勒汽车和斯巴鲁不一样的地方是,在拥有一堆中国精英的高管团队后,克莱斯勒汽车没有选择单飞,而是选择借力于母公司菲亚特的合资工厂——广汽菲亚特。

      在单飞和联手的选择题上,斯巴鲁执着于吃独食,而克莱斯勒希望合作。吃独食,一定能吃得更多吗?如果条件不许可,无法进入中国合资的大门,那么看上去很丰盛的国产独食也不复存在。而合作,看上去可能会损失部分利益,但反而用小损失换了大市场。

      与斯巴鲁相比,克莱斯勒的决策显然更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