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第一期2011铁道债
    12日招标
    财税部门“给力”支持
  • 期指阶段新低持仓见增
    多空博弈渐入高潮
  • 期指持仓量显著增大
  • 期指或将阴跌 保持空头思路
  • 上期所对违规者采取限制开仓措施
  • 黄金的真实价格
  • 债市“冰火两重天”
  • 九月跌幅创三年来新高 大宗商品四季度不乐观
  •  
    2011年10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资金·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资金·期货
    第一期2011铁道债
    12日招标
    财税部门“给力”支持
    期指阶段新低持仓见增
    多空博弈渐入高潮
    期指持仓量显著增大
    期指或将阴跌 保持空头思路
    上期所对违规者采取限制开仓措施
    黄金的真实价格
    债市“冰火两重天”
    九月跌幅创三年来新高 大宗商品四季度不乐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市“冰火两重天”
    2011-10-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琢磨 ○编辑 杨晓坤

      ⊙琢磨 ○编辑 杨晓坤

      

      节前的债券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利率产品大幅上涨,而交易所城投、地产类信用债却大幅下跌,有20多只债券收益率达到了10%以上。

      利率产品的上涨还是有一定基本面和资金面支持的,欧美政治经济局面混乱不堪,民众示威游行等抗议活动愈演愈烈;国内浙江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速度超出预期,地方政府债券危机尘埃尚未落定,银监会查地产信托的传闻再次加重了全社会的信用危机,企业融资能力和债务压力将显著增加,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的疑问已经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下滑,使投资者看到了通胀下降的前景。9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公开市场的持续投放及财政存款的下发,使市场资金面显得相当宽松,加上股票市场持续走熊,部分资金减持风险资产增加安全资产配置比例,利率产品需求增加情理之中。但10年国债3.8%的收益率与4%左右的7天回购利率比,显得很不协调。

      交易所城投债集中抛售行为主要有机构季末清表、专户止损或到期减持、私募或大户杠杆套利爆仓等多重因素集中爆发所致。交易所城投债的大幅下跌另一个原因是,一方面是投资者因为媒体大量报道城投、地产类公司风险二集中抛售相关债券,一方面机构风控部门为免责而禁止投资部门买入城投、地产类债券,有投资意向的机构投资者也只能眼看着10%以上收益率的债券却不能买入。

      从以往经验看,柜台发行的债券或企业私下的非法融资,如果出现违约情况,普通投资者往往会得到优先赔偿,因此,对于能够承担一定风险的个人投资者,尝试购买少量城投债,未尝不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