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华泰联合:
    反转契机仍然未到
  • 市场底仍需耐心等待
  • ■行业报告
  • A股没有“高跑跑”
  • 等待明确的好转信号
  • 传媒行业迎政策春风
    机构看好其增长潜力
  • ■最新评级
  •  
    2011年10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市场·观察
    华泰联合:
    反转契机仍然未到
    市场底仍需耐心等待
    ■行业报告
    A股没有“高跑跑”
    等待明确的好转信号
    传媒行业迎政策春风
    机构看好其增长潜力
    ■最新评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没有“高跑跑”
    2011-10-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编辑 杨晓坤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高利贷资金链断裂,“高跑跑”成为近期市场上的高频词汇,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跑跑”也曾经流行一时,因此美国“高跑跑”的前车值得借鉴。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高跑跑”源自德克萨斯州,由于楼市崩盘导致多家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随之倒闭,是不是与现在国内出现的“高跑跑”有些类似。彼得林奇曾经举例描述过美国版“高跑跑”的基本原理:第一类“高跑跑”,假设有10个人,每人出资10万美元设立一家名叫“信神”的储蓄贷款协会,这样他们就可以凑足100万美元的股东权益,按照当时的监管要求可以再吸收1900万美元的存款,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放约2000万美元的贷款,别小看了这些“高跑跑”的能耐,不仅能给予存款人高利率,甚至还能获得政府背景的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的担保。如果储蓄贷款协会的股东或董事将贷款放给亲戚朋友,大搞一些价值很值得怀疑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结果在很多根本没有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地方创造出房地产市场的一时繁荣,由于是贷款前先扣除利息和佣金,因此从账面上看,储蓄贷款协会的当期盈利会高得惊人,可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则“高跑跑”在所难免。

      上述“高跑跑”是玩虚的,但这类“高跑跑”在跑路前的光辉业绩无疑会成为别人的榜样,假设另一家老实巴交的老牌储蓄贷款协会叫“死水一潭”,顾名思义这“死水一潭”公司业务守旧不求进取,那么股东们就会不满意了,要求“死水一潭”公司管理层必须创新整改,于是“死水一潭”公司也开始向联邦购屋贷款银行借款,也出售大额定期存单吸收存款,也找华尔街精英做顾问,贷款同样是借给付息能力强的开发商去建造办公大楼、住宅公寓和购物中心。结果同样遇上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死水一潭”公司几十年基业同样毁于一旦,走上了“高跑跑”之路。

      20世纪80年代曾是美国高通胀、高利率、低增长时代,这段时期美国“高跑跑”也曾风光无限,同期的彼得林奇却一度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但当时的美股还没有“高跑跑”盛行,因此饱受抑郁症折磨的股市多头们最终迎来了20世纪90年代的美股的黄金岁月,而美股的“高跑跑”最终发生在新旧世纪之交,股市版的“高跑跑”就是大股东利用估值泡沫高位套现。

      20多年前的美国版“高跑跑”是现在国内版“高跑跑”的前车,而现在A股同样与20世纪80年代的美股一样没有“高跑跑”,相反大股东低价增持的“低增增”现象正渐成气候,不仅有象征“国家队”的汇金增持四大行,亦有宝钢股份、中煤能源、长江电力、中国石油、海螺水泥、申能股份、青岛海尔、四川长虹这些大象股的大股东增持行为,还有一系列大公司高管纷纷增持,因此现在A股值得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