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奎
务实而不教条是中国政府治理经济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经济能多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细细推敲,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并特意强调“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所有这些被解读为货币政策即将调整的信号,其实都是极有针对性的。
比如,9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4700亿元,比上月减少785亿元,这个减少的数据,就很值得关注。国人大概有这么一个印象,那就是“经济增长一元,货币供应就该增加一元”,所谓多大的经济总量对应多少货币,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想当然的,任何专业教材或是学校教科书上也从没有这样的表述。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确实是同步的,但并不是“一元对一元”的关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则是“一元对应0.5元”的关系,也就是中国经济增长1元,基础货币只增长5角。中国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基础货币数量也基本上是1:0.5的关系。2010年中国GDP为397983亿元,接近40万亿,而最新的基础货币数量一直维持在20万亿左右。今年8月为20.25万亿,而今年1月的基础货币仅为19.41万亿,还不足GDP的一半。
既如此,那么9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81.0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79.41万亿元,又怎么解释呢?其实这些都是派生货币,就是存款变贷款,贷款又继续存入银行转化为存款,而这“贷款转化成的存款”又继续用来放贷,然后再转化为存款的现象。派生货币只具有虚拟意义,不具实际意义,因为真要将这些存款取出来,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没有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政策,这些货币就会无限制地派生下去,银行体系内就似乎会有永远用不完的钱,这虽然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非常不稳定,因为一旦经济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储户马上会开始减少原始存款,而派生存款也会随之成倍减少,这样,货币派生链条就会迅速崩塌,经济危机便随之而至。现在,世界各国央行都实行存款准备金政策,一方面是不让货币过度派生,另一方面是为挤兑做好货币储备。
那么,派生出来的货币与基础货币是什么关系呢?有个常用的货币指标,在专业上被称为M2,也就是广义货币,广义货币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其中基础货币是真金白银, M2则不是,只是一个账目上的数字,不能与真实货币对应起来,广义货币M2的主体都是由于基础货币的派生而成。那些依据存款余额81万亿的数据就认为国人过度储蓄的人,看来多是不明白这个货币原理。
归根结底,中国人储蓄多,美国人储蓄少,是资产证券化程度决定的。中国资产证券化程度低,人们主要是存款,企业也主要通过银行融资,而美国则主要是购买证券产品,企业也主要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因此美国比中国少一个货币派生的过程,这也就是美国储蓄比较低的原因所在。中国的储蓄中大部分都是因企业贷款而派生出的存款,跟普通老百姓的储蓄行为根本没关系。
存款准备金率,是政府控制市场上货币流通数量的重要工具,经过连续12次上调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的高位,而中小金融机构也达到了18%的高位。若统一按照20%计,则中国本外币存款余额81.03万亿所冻结的资金就达16.2万亿元,而中国冻结的这部分资金全部为真金白银,而基础货币仅为20万亿元左右,两者相减,中国央行以外的货币体系中仅仅还有约4万亿真实货币。
派生的是虚拟货币,冻结的都是真实货币,当前中国经济的维持更多是靠信心,靠企业间的互相赊账,比如承兑汇票的使用等,企业很难再投资,这也就是市场上出现了连铁道部都融不到资的原因所在。报载,中国铁路停工项目约占到所有铁路项目的90%以上,我们之前听到太多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事例,而现在,就连铁道部都缺钱了,可见其他企业正面临着怎样的资金饥渴。
由是观之,当前中国需要采用“提高利率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进行”变通方法, 货币政策的“宽”、“紧”同时进行,在保持原有的货币政策基调和力度不变前提下的一松一紧。笔者看到有部分经济学者近期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说明这一方案在学术界是有共鸣的。
(作者系北京睿库社科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