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A市场观察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圆桌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对话
  • A16:基金·人物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通胀见顶并不意味股市见底
  • 大盘短期反弹压力不小
  • 破位引发调整 退守寻找低吸机会
  • 道指十字星短暂止跌
    A股短期表现难乐观
  • 股指下跌空间有限
  • 结构性个股机会能超越指数调整
  •  
    2011年11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A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A市场观察
    通胀见顶并不意味股市见底
    大盘短期反弹压力不小
    破位引发调整 退守寻找低吸机会
    道指十字星短暂止跌
    A股短期表现难乐观
    股指下跌空间有限
    结构性个股机会能超越指数调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结构性个股机会能超越指数调整
    2011-1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莫大

      ⊙莫大

      

      上周上证指数终于没能触及上方2575士5点密集区,市场选择下行是必然的结果。此次下行应为进入4月之后的同级末跌段,其后虽还会有反复,但总体这一趋势将延续数周。策略上建议。我们认为,整个起于10月12日的上行结构,与2005年1月21日之后的走势有极大的可比性。尽管历史不断会重演,但又不会以简单的重复形式重演。

      从外围市场看,左右全球资本市场的关键还是美元指数的涨跌。仅仅从美元指数的波动预期讲,我们认为其未来有再上85点的能力。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令人担忧,欧美之争最终以欧元区事实崩溃为结束是可以预期的事。我们注意到近期美银与高盛减持中资银行股,进场接盘的却是中投公司与财政部的资金。这个动作与芝加哥市场人民币远期合约做空人民币,应该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我们注意到央行对于明年的经济预期偏于悲观,防范金融风险仍是重要的事项。事实上央行与财政部的动作,令人感觉是在准备一场保卫战,其核心目标就是保卫人民币的币值稳定。芝加哥人民币远期合约上的做空量很大,它是为在中国资产做套保的工具,如果中国的实物资产趋势是下行的,在合约上放空将能规避掉部分(或者全部)损失。由此,为了避免海外做空盘对人民币币值稳定构成伤害,国家不得不加入战团成为做多的对手盘。

      从市场目前的走势看,我们上周预设的如2005年3月7日之后的走势已经如期实现。而这个结构在整个4月18日高点之后的波动结构中,更像是其同级末跌段。然而,如果要以2005年那段行情作对比,未来市场出现的情况可能要比看多者想象得更糟糕。在分析与制定策略时,如果是一个下行趋势,我们总是以更悲观的预期作为首要选项。因为,只有这样做预案,才可能使情况出现与预期一致时让损失减到最小。当然,任何分析都只是一种假设,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假设成真。但是,市场总是那么无情,它总是在与多数人的愿望作对。当多数人都预期市场要反转时,市场先生往往只会给出无情地痛击。

      如果按我们预设的悲观结构模拟,未来市场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推演一下。当此前力主做多的机构们,加仓预期反转而发现落空之后,在市场下跌的初期他们不会轻易认输出局。而2450点的收复与否,将是他们观察市场强弱的参照线,在此处必然还要进行一番挣扎。由此,我们猜想在11月15日高点下行推动的第I段下行推动结束后,必然还有一次向2450点反扑的多头反击,而此前看多的人们是很难改变他们的观念的,逢低加仓是惯性思维的必然反应。如此,只能使本已处于重仓状态的情况更为严重。当主跌段III来临时,会以有效跌破2450点心理防线而出现的一次全面溃退。如果此后市场再出现新低,必然会再度斩仓,而换由另一拨人进场抄低,其后结果依然不会太好,它至多只能维持市场两周左右的反弹,后一次抄底的人还可能再度杀出新低。此后进入春节长假期,仍然会有很多人为了规避长假风险而套现离场。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在壬辰年立春之前,对市场都不要抱有太乐观的预期。如果仅以上证指数而言,这个市场仍然不具备走牛的条件。但是,任何问题都是相对而言的,尽管指数的波动本人把握得还是比较靠谱,但我也不得不承认,即使在这样的市场中,依然存在许多个股机会。而其集中表现在未来代表社会发展的产业群体中,这些个股可能在这次调整中已经不再创新低。未来的市场将越来越专业化,很多投资者可能不再适应这样的变化。结构性的部分个股的反复走强,将是未来整个市场的主基调。而我们注意到此次市场的反弹,流入的资金也明显偏重于成长股方向。因此,从另一个层面讲,此次的调整是好事,它将让人们更清楚地看明白,未来的市场方向到底指向哪里。假如你不以投机的心态看待它,那么无论指数涨跌,专注于这类的品种的操作,一定能通过交易抚平指数的波动,并充分享受它们的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