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财经新闻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版
  • A16:基金·人物
  • T1:入市十年
  • T2:入市十年
  • T3:入市十年
  • T4:入市十年
  • T5:入市十年
  • T6:入市十年
  • T7:入市十年
  • T8:入市十年
  • T9:入市十年
  • T10:入市十年
  • T11:入市十年
  • T12:入市十年
  • 金融遭遇新问题 政策稳中作调整
  • 货币政策应在稳健基调下适当放松
  • 从今年经济看明年棋局
  •  
    2011年12月5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金融遭遇新问题 政策稳中作调整
    货币政策应在稳健基调下适当放松
    从今年经济看明年棋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遭遇新问题 政策稳中作调整
    2011-12-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连平 鄂永健
      今年以来社会融资总量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网站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十分严峻,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也明显增加。在小微企业融资难等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引起多方关注。如,PMI出现了32个月来首次回落至50%以内,存款准备金率三年来首次下调,宏观经济政策已出现微调动向。展望未来,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转变取向并适时适度操作。

      ⊙连平 鄂永健

      

      除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和民间高利贷等局部性问题外,当前金融总体运行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政策影响、两个市场动向和两个结构问题”。

      两个政策影响,即偏紧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和贷款新规实施对存款创造的收缩效应

      1.关注政策紧缩的滞后影响。2010年以来,货币政策趋向收紧。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上调了12次、累计6个百分点;存贷款基准利率共上调了5次、累计1.25个百分点;还通过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进行信贷投放。货币政策收紧的效应正在显现。

      在经济增长较快和物价涨幅扩大的同时,今年1-10月共新增人民币贷款6.2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6000亿元。10月末,M2和M1同比增速分别为12.9%和8.4%,分别较上年末下降了6.8和12.8个百分点。当前应当关注的是,政策紧缩的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年内货币信贷增速继续回落,对增长、物价的后续影响也将持续一段时期。

      2.贷款新规实施是存款和货币供应增长明显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10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3.6%,较去年末回落了6.6个百分点。除贷款增速下降和准备金率连续提高外,以实贷实付为特征的贷款新规进一步加强实施也是存款增速明显回落的重要原因。

      在实贷实付下,由于贷款不能直接派生为贷款发放行的存款,贷款派生存款少了直接的第一环节,从而降低了银行贷款派生存款的能力。由于贷款新规主要针对企业贷款,这也导致以企业活期存款为主的M1增速相对回落较快。据了解,目前商业银行按贷款新规走款的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在70-75%,部分大银行已达到约80%的监管标准。

      两个市场动向,即市场流动性趋紧和新增对公贷款结构趋向短期化

      1.当前流动性总体偏紧。其主要的市场特征涉及以下三方面。从货币市场来看,资金价格呈波动上升之势。2011年以来银行间市场七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的平均值约为4%,远高于其在2001至2010年间的平均值2.14%。

      从总体流动性来看,金融危机之前的2001-2008年间,M2和人民币存款余额的月平均同比增速分别为16.7%和18%,当前不到13%的M2增速和不到14%的存款增速已经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从信贷市场来看,今年信贷供求偏紧,贷款利率上浮扩大。8月贷款利率上浮占比高达68.7%,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近一段时间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波动加大也颇引人关注。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存款“季末多增、季初少增甚至下降”的现象愈发突出,在当月也经常是“上半月在水面之下,下半月才逐渐浮出水面”(存款余额在上半月减少,下半月逐渐开始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利率为负、存款收益不高的情况下,资金在季初或月初被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吸引而流出银行存款,在季末或月末为满足存贷比考核要求,银行往往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存款收益,进而吸引资金回流银行重新变为存款。

      实际上,很多理财产品本身就多是在期初发行,期末到期便转为存款。存款剧烈波动本身就会造成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困难,而因存款波动导致银行向央行上缴准备金的频繁波动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难(每月5日、15日和25日银行按5天前的存款余额重新核定需要上缴的准备金数额)。

      2.新增对公贷款结构变化折射出经济增速放缓的信号。近几个月,对公新增贷款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是新增中长期贷款保持较低水平(10月有所回升,但多是临时性新增贷款可),另一方面是新增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呈不断上涨之势(9、10月票据融资再现负增长)。

      考虑到今年以来票据贴现利率总体走高,票据融资增幅连续扩大加上短期贷款增加较多,表明企业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非常迫切。再结合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保持较低水平,反映出企业盈利预期下降、投资意愿不强,是经济增速放缓信号。

      两个结构问题,即“影子银行”融资快速发展和不同类型银行流动性存在明显差异

      1.“影子银行”大行其道有助于改善融资结构,但也蕴藏了风险。今年以来,在信贷增速明显放缓的同时,通过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进行的融资行为以及民间金融迅速发展,“影子银行”大行其道。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中,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7%下降到54%,委托贷款占比从4%上升到9%,银行承兑汇票占比也略有上升;在监管部门加强规范监管、票据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缴存范围等措施的影响下,三季度信托贷款和承兑汇票呈现负增长,新增贷款占比上升,但委托贷款占比依然较高。

      应当看到,“影子银行”融资发展对降低银行信贷在融资总量中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而且,由于这类融资不是信贷,基本没有货币创造功能,也有利于缓解货币供应过快增长的压力。但同时也应关注其中可能存在的诸如操作不规范、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等高风险领域等问题,警惕其中可能蕴藏的潜在风险。

      2.不同类型银行流动性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银行流动性压力很大。从存款增速来看,上半年大型银行存款同比增速较2010年降低了不到2个百分点,而同期中小型银行存款同比增速的降幅则在5个百分点左右;从存贷比来看,目前大型银行的存贷比在65%左右,而中小银行的存贷比则普遍在70%以上,有的超过75%。

      今年以来共有三个月银行体系存款出现负增长,三季度上市银行存款出现罕见的零增长,清楚地表明银行体系流动性偏紧。从流动性比率来看,大型银行该比例约为40%,而中小型银行则在42%左右。因此,当前大部分中小银行流动性压力相对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存款市场竞争激烈,存款返现、送礼等高息揽存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以银行贷款资金作为保证金开立承兑汇票,并以此吸收保证金存款的不规范行为。流动性紧缺导致在月末、季末的关键考核点出现大量的资金拆入需求,从而造成了资金价格在月末和季末攀高、随后又回落的波动格局。还应引起注意的是,在流动性趋紧、可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部分银行降低了新增债券投资规模,这导致商业银行债券托管量占比呈下降态势,对债券市场的发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