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年终特稿
  • 4:年终特稿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钱沿周刊
  • T2:钱沿周刊
  • T3:钱沿周刊
  • T4:钱沿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欧盟修约:多样化融合试水
  • “IPad”商标斗法记
  • 上市银行降低
    对再融资依赖的根本之道
  • 券商热捧股竟成年内大熊股!
  • 高度警惕人民币汇率突然剧烈异动
  • 切实保障民企生存空间经济才有健康未来
  •  
    2011年1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欧盟修约:多样化融合试水
    “IPad”商标斗法记
    上市银行降低
    对再融资依赖的根本之道
    券商热捧股竟成年内大熊股!
    高度警惕人民币汇率突然剧烈异动
    切实保障民企生存空间经济才有健康未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市银行降低
    对再融资依赖的根本之道
    2011-12-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王 勇

      

      次级债已成当下上市银行再融资的普遍选择。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4家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发行总量达到2076.5亿元,比去年增长125%。而据各家银行的发行方案,未来两年还有2305亿元的次级债等待发行。

      据笔者观察,目前的存贷款利率处于相对高位,银行间的流动性相对紧张,导致银行资金成本大增,发次级债的成本水涨船高,多家银行次级债票面年利率均超5%。但由于目前有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然紧张,存款又在流失,所以明知负债成本高,也会发债。甚至明年银行业股权融资的需求变得不那么迫切,多家银行还将继续发行次级债,以补充附属资本。比如,工行已连续七个季度保持净利息收益率环比提升,今年前三季净利息收益率为2.61%,比去年全年上升17个基点。同时,工行有近40%的浮动利率贷款在今年四季度要重新定价,这对收益提高亦是正面因素。但此时银行却选择大规模发行次级债融资。这是因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高速扩张导致其资本消耗急剧加快,但经营利润增速又明显滞后于风险资产规模的增速,再加上资本监管越来越严,商业银行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满足监管的要求,只能把目光转向债券市场发行次级债。

      笔者因此认为,上市银行应设法走出过度依赖次级债等再融资这个“百慕大三角区”,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着眼长远发展,上市银行还需多策并举,尽快走出“依赖利差—信贷扩张—资本充足率下降—次级债等再融资”的“怪圈”,减弱再融资的“磁力”,使银行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照国际经验,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是解决资本金不足的有效途径。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融资的目的单一,只考虑将次级债作为补充资本金的工具,忽视了次级债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效用。要知道,次级债作为一种长期资金对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效用也是很大的。商业银行理应充分利用次级债发行带来的缓冲期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另外,如何合理使用次级债务工具,平衡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是管理层和商业银行自身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商业银行应更注重内源融资的作用,通过提升自身盈利水平来不断增强内生性资本补充能力。内源性融资是指银行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减少银行的现金流出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内源性融资具有内生性、融资成本较低、具有产权控制权以及有利于企业降低财务风险等特征,所以,按照优序融资理论,银行融资应首选内源性融资方式。

      上市银行不可能无休止地通过市场融资,出路就在于创造条件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让银行信贷资产流动和变现。可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既可创造投资工具,又创造金融产品,这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8月,国务院已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理当加速向纵深推进。

      目前,银行再融资看似为了达到监管标准,实现稳健经营,本质上却暴露出转型滞后、盈利模式单一的软肋。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都是以公司业务为主,盈利模式也是建立在传统的存贷利差和大客户基础之上。这种经营模式不改,银行的再融资将没完没了。所以,银行经营战略应尽快由“红海”转向“蓝海”,努力使资产结构多元化,大力开展多元化的低资本需求业务。当银行从资本消耗型逐步转变为资本节约型时,才可能从根本上降低对再融资的依赖。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