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年终特稿
  • 5:年终特稿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公司·价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资金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外贸顺差还能维持多久?
  • 是什么让海外代购
    风生水起?
  • 张建平:“十二五”我国很有可能
    保持外贸相对平衡
  •  
    2011年12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4版:年终特稿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年终特稿
    外贸顺差还能维持多久?
    是什么让海外代购
    风生水起?
    张建平:“十二五”我国很有可能
    保持外贸相对平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张建平:“十二五”我国很有可能
    保持外贸相对平衡
    2011-12-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秦菲菲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王晓华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扩进口和稳出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这一基调。2011年,进口持续高于出口的增速,全年保持着亢奋势头,这让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减少,贸易状况更加平衡。为何我国可以一改此前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方向,进口又将扮演怎样重要的角色,本报记者采访了发改委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

      

      上海证券报: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有意识要扩进口,明确要把进口和出口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张建平:实际上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当时都在讲中国经济的“三个过”,即外贸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高和流动性过剩。而且无论是贸易还是经济,都表现出了过热的势头。那时候我们就觉得,中国的进口是能够发挥很大作用的,所以国内就提出,应该研究进口战略。同时,在外储较高的情况下,应该也完全有能力通过进口来平衡国际收支。

      

      上海证券报:虽然这种提法早就有了,但是今年的进口却表现得非常显眼,是什么原因?

      

      张建平:这要从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国内的发展水平在提高,无论是消费性产品的需求还是生产设备的需求都在不断上升,这样对扩大进口产生了很大的需求。比如在生产性设备方面,我们有很多中高端关键技术和设备还是比较匮乏的,但是我们很多产品是为国际市场生产的,就需要相关设备。

      其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各种消费需求,无论一般的生活用品还是奢侈品需求都在上升。

      此外,由于中国现在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也是最大出口国,我国的原材料肯定是不能满足需求的,这就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一些能源和原材料,这些方面都对进口产生了很强的促进作用。这是从需求的层面看。

      从政府管理和宏观调控的层面看,为了适应这些需求,“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进口和出口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会发现,过去虽然也强调要增加进口,但从实际的战略导向看,我国多年来都是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更多的是注重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实际上,对国内市场的重视还不够。

      随着需求上升,形势发生变化,我国也从规划和管理方面,通过战略方向的明确,鼓励把进口做大。中央高层曾提出,未来五年要进口8万亿美元的产品,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根据“十二五”规划的部署,我国现在也开始研究制订中国的进口战略。这样的战略有助于帮助中国从一个生产者为主的角色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角色转变。

      

      上海证券报:除了需求因素外,政策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鼓励进口的措施?

      

      张建平:最近一两年中,我国在汇率政策上采取了渐进的、稳定的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实现了逐步升值,而汇率政策也支持了进口的不断扩大。尤其是今年,外贸顺差能迅速缩小,实际上也与购买力提升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我国通过支持企业到海外投资,企业在海外投资和贸易的过程中,进一步开拓当地的市场,同时购买中国所需的各种材料。

      再次,在关税方面也有很大的推动。我国加入WTO在关税方面有一些承诺,现在这些承诺已经兑现,我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不算太高了,并且还对最不发达的60多个国家实施了全部产品零关税政策。

      除了关税外,非关税方面,我们也采取了很多贸易便利的措施。现在在海关通关程序、商品检验、检疫管理、保税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物流改进方面都有所提升,也促进了进口的增长。

      最后,我们还有很多自由贸易区,中国和东盟、巴基斯坦、智利、秘鲁等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无论在关税还是非关税领域都促进了中国从上述国家进口产品。

      

      上海证券报:如果按照今年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什么时候中国会结束顺差时代?

      

      张建平:我们一直在讲,中国不刻意追求顺差还是逆差。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已经相当高了,年度的顺差或者是逆差对全局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根据一般经验判断,一国的外汇储备能够满足三个月的进口需求,从这个角度上看,现在外储已经较高。至于什么时候进口可能会超过或者与出口持平,现在还不太好说,主要还是看市场。

      虽然我们现在有很强的进口能力,但需要的东西,如高新技术产品等,美欧对我国还有一些限制措施,是不太有利于我国扩大进口的。另外,像很多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针对不同国家特色的消费产品,包括奢侈品等,我们也在考虑是不是降低关税来扩大进口,拉动内需,不同领域有不同的问题,都需要慢慢解决。

      

      上海证券报:您怎么看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中国贸易未来一段时期是否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贸易平衡?

      

      张建平:出口方面,从中国目前的产品竞争力看,我们出口的不仅仅是中低端产品了,在不少高技术产品领域出口势头也很猛。机电产品已经取代了初级产品成为我们主要的出口产品类别。同时,考虑到目前中国的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规模效应,我国的劳动力总体而言仍然是比较便宜的,基础设施还在不断完善,所以我的判断是,中国出口的竞争力仍然将会保持,“十二五”期间,中国保持进口和出口的相对平衡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