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年终特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广告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深交所举办培训班 提升中小板公司信披水平
  • 上海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 下周解禁市值204亿元 定向增发股“挑大梁”
  • 市场动态
  • 这就是星河湾,这就是黄文仔
  • 私募另类创新初遇大考
    流动性风险击中定增产品
  • IPO过会率悄然回升
  •  
    2011年12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深交所举办培训班 提升中小板公司信披水平
    上海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下周解禁市值204亿元 定向增发股“挑大梁”
    市场动态
    这就是星河湾,这就是黄文仔
    私募另类创新初遇大考
    流动性风险击中定增产品
    IPO过会率悄然回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私募另类创新初遇大考
    流动性风险击中定增产品
    2011-12-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A股大盘深跌之际,以定向增发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定增类”私募处境堪忧。根据好买基金的统计,截至目前,业内已成立的近50只“定增类”信托产品,有三分之二的净值已经跌破面值。净值最低的博弘10期,浮动亏损已接近3成。

      这只是目前部分私募和公募专户“盲目创新”后初尝恶果的缩影。对于诸多私募和公募专户的定增类和指数化产品来说,上半年转瞬募集的百亿资产,顷刻间陷入严重亏损的窘境,可能是创新路上的第一个教训——流动性是最重要的事情!

      

      百亿新募资金初涉考验

      事实上,定增类产品堪称今年全年最火热的私募产品。随便翻开信托公司的私募产品募集名单就可以发现,定增类产品的增发和募集一度是其中最力推的产品目录。仅以此行业的龙头——博弘数君为例,该公司今年来一家已累计募集近20亿资金,并引发了行业甚至公募大型基金的跟风,创新的威力可见一斑。

      创新热闹的理由很简单,在上半年的私募业绩榜中,定增类产品几乎垄断了行业的前几名。其中尤以博弘数君旗下的几只成立较早的定增产品最为著名。博弘定向增发2期2011年上半年的而业绩是48.24%,领先全行业行业,另一只产品博弘定向1期以38.12%的收益获得亚军,博弘定向增发指数型基金7期也以15.13%的收益进入前十之列。

      博弘数君的业绩优势,源于其以“增强型指数化投资模式投资定向增发”的“创新”。不过,短短5个月后,业绩却已经完全是另一片光景。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博弘数君旗下定向增发指数型基金的母基金12月14日最新净值为0.9799,首次跌破面值,而该基金近5个月下跌幅度近30%。博弘数君在今年2月中旬以后发行募集的所有子基金目前全线亏损。最大亏损幅度同样接近30%。

      而处于类似处境的定增产品决不止博弘一家。在大盘连续深跌之际,定增类产品正处于全线亏损境地,“创新”硬币的另一面——风险开始暴露了。

      

      “流动性缺乏”软肋尽显

      那么究竟是什么击中了曾经辉煌的定向增发类产品呢?答案很简单,正是这类产品的模式自己。

      一位基金研究员说,定向增发类私募产品,事实上并不如有些管理人标榜的那样多么具备“创新”或需要“分析能力”。其投资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筹集资金参与定向增发。而博弘等创新的“指数增强”的投资方式,只不过在不同阶段募集的产品的业绩之间作了平滑。

      而所有定向增发产品都有两个鲜明特点,其一,认购价具备“一定折扣”,其二是它的持股必须有较长的锁定期,通常是一年。这两个特点,几乎可以算作定增模式的硬币的两面。

      当股市指数走强时,或走平时,定增类产品尽可等待时间让其“折扣”兑现成利润。这也是今年上半年许多定增类产品业绩冲高时的表现。但当市场下跌时,或是经济局面突然恶化时,不能卖出就成为了一个要命的“缺点”,它使得这类产品的投资风险无法止损,亏损一再放大。甚至沦为其他机构杀跌的对象。其情形恰如2011年下半年所显示的。

      “定向增发的折扣的获得是以牺牲个股的流动性为其代价的,而这正是其最大的软肋!”上述人士分析称。融智评级研究员彭晓武也表示,私募参与定向增发并非稳赚不赔,随着今年市场的低迷,出现亏损在所难免。

      风险可能继续延续

      而这种“流动性风险”的情况,在上半年被行业有意无意的“无视”了,这固然与投资者没有经验有关,但一些机构在发行募集时的言过其实,也难辞其咎。

      事实上在2011年中,大批的定增产品募集的旺季,时常可见“享受制度红利”、“赚钱跟捡钱”一样的说辞。许多机构在募集时更多地着重宣扬定向增发的收益这一段,而有意无意的忽视了风险,但如今的现实恰恰证明——风险无处不在,这个市场不存在“免费的午餐”!

      对于定增类产品的未来,一些业内人士称,目前来看,定增类产品的风险暴露刚刚进入第一阶段,一方面所持有的定增项目的价格并未完全止跌。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创新的定增产品”而言,其产品规模和流动性的接续恐怕还是下一步的考验。

      而对于投资人和管理人来说,如何创新,如何在产品销售时更平实地和投资者沟通,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