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专 版
  • 8:新年特刊·2012年大势展望
  • 9:新年特刊·2011回眸盘点
  • 10:新年特刊·2012年策略总汇
  • 11:新年特刊·2012年精选金股
  • 12:专 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 T2: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投资篇
  • T3:中国经济十大预测·外贸篇
  • T4: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消费、物价篇
  • T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财政、就业篇
  • T6:中国经济十大预测·金融、证券篇
  • T7:中国经济十大预测·工业篇
  • T8:中国经济十大预测·区域篇
  • 股票估值风险释放 市场机会挑战并存
  • 总量上中性偏紧 结构上定向宽松
  •  
    2012年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T6版:中国经济十大预测·金融、证券篇 上一版  下一版
     
     
     
       | T6版:中国经济十大预测·金融、证券篇
    股票估值风险释放 市场机会挑战并存
    总量上中性偏紧 结构上定向宽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总量上中性偏紧 结构上定向宽松
    2012-0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2年金融调控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情况增多,需要应对多重任务、多重挑战。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强调“稳健”,落实“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谨慎观察、灵活应对,政策取向应做到“总量上中性偏紧,结构上定向宽松”。

      金融调控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1、欧美经济问题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从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债务危机已持续两年多,2011年下半年进一步恶化。总体来看,未来欧债危机、美债危机仍可能进一步发展,欧美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继续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面临国内通胀压力上升和经济增长放缓双重问题,由于各国情况存在差异,新兴市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歧在进一步加剧。为刺激经济增长,去年8月份以来,巴西、土耳其与印尼相继降息,而印度、泰国、韩国等国家央行仍未放弃加息。

      面对主权债务危机,美欧国家财政和金融政策空间有限,发达经济体目前尚未找到刺激增长和解决就业的有效手段,因而缺乏内生增长动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难有起色。新兴经济体受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和日本地震导致全球产业链受损的影响,2012年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根据IMF最新预测,2011和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均为4.0%,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仅分别为1.6%和1.9%,新兴经济体增速分别为6.4%和6.1%。

      2、新兴经济体需警惕国际短期资本逆流

      去年9月份以来,由于欧债危机加剧,国际短期资本加快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债市撤出,导致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动荡,货币贬值。据美国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发布的报告,截至去年12月14日,新兴市场股票型基金已连续第五周被监测到资金净流出,使得今年以来的资金净流出规模达到388亿美元,而上年同期新兴市场共有915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

      去年9月份以来,韩元、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和南非盾等对美元均大幅贬值。9月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香港NDF报价持续下跌,国内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也在去年11月30日到12月16日期间连续12个交易日触及“跌停”,反映了市场存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与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相伴随,我国出现短期国际资本外流的迹象。

      去年9月份,我国外汇储备比上月减少610亿美元。10、1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连续两个月出现减少。10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仅为32亿美元,比上月下降228亿美元;11月份则出现结售汇逆差8亿元。在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深化和扩散,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短期国际资本可能会继续从新兴市场国家撤出,并带来潜在经济金融动荡风险。

      3、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行风险仍未解除

      2011年我国经济增速与物价涨幅均逐季回落。前三季度GDP各季同比增速分别为9.7%、9.5%和9.1%,基本稳定在9%以上的较高水平。2012年,在外围经济低迷导致外需减少、国内刺激政策力度和效应持续减退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小幅放缓,但仍将保持8%以上的较快增长。

      2011年下半年CPI月度同比涨幅逐月回落,但主要原因是翘尾因素的减弱,新涨价因素仍较高。按照2011年CPI月度环比变化率推算2012年CPI同比涨幅中的翘尾因素可能不足1个百分点。这说明新涨价因素将成为2012年CPI同比涨幅控的决定因素。

      从影响物价的因素看,2012年随着经济增速小幅放缓,产出缺口有所缩小,需求对物价的拉动减弱,但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成本推动型涨价压力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仍可能显现。

      此外,我国高货币存量和高通胀预期同时存在构成通胀隐患。虽然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放缓,但较高的通胀预期可能使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而且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和持续效应。

      4、银行业存在两大风险源,金融脱媒“乱象”待解

      前期信贷迅猛增长埋下了银行业不良资产隐患,目前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

      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不良风险。根据审计署公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10.72万亿,其中银行贷款为8.47万亿。据估计,2011年和2012年是地方债务偿还高峰期。另一是房地产贷款不良风险。受政府限购令等调控政策影响,目前房地产市场已陷入“量减价滞”困局。而根据2011年二季度进行的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结果,即使房地产抵押品重度压力测试下跌40%,覆盖率仍高于国际通行的110%标准。

      目前房贷风险总体可控,但仍不可掉以轻心。近两年,商业银行不断收紧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投放,但开发商仍通过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等渠道获取了大量资金,据统计,2011年已有2000亿信托资金流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这些信托资金和理财资金也存在较大的偿付风险。

      表外融资和民间借贷等“金融脱媒”现象愈演愈烈,相关金融风险也不容忽视。2011年商业银行银行理财业务激增,普益财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13.35万亿元,比上年全年超出6.3万亿元。随着经济增速下行,银根收紧效应进一步显现,表外融资与民间借贷的偿还风险将逐步加剧,一些银行资金可能被牵涉其中,成为金融运行的不稳定因素。

      货币政策进一步求“稳”,加快结构性调整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12年金融调控要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要继续处理好速度、结构和物价的关系,不仅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之间寻找合适的政策组合和恰当的政策平衡点,还要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同时,通过“有扶有控”的结构性政策以及深化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来满足“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的要求。2012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1、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稳”字当头,政策灵活性进一步提高

      2012年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应进一步强调“稳健”,兼顾“稳增长”和“稳物价”,落实“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谨慎观察、灵活应对,政策取向应做到“总量上中性偏紧,结构上定向宽松”。从具体措施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历史高位,如果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发生变化,通胀风险下降、经济下行风险上升,则要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及时下调“两率”。

      此外,要以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为突破口,通过“积极引导、疏堵结合”推动表外融资和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从社会融资总量角度对“流动性闸门”加以控制。

      2、加强对流动性闸门的控制,保持货币信贷与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虽然2011年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放缓,但过高的货币存量水平仍成为潜在的通胀隐患。为此,2012年的货币供应需要保持稳中适度偏紧,避免货币供应量在已有的高水平上继续过快增长,过度累积。而稳中偏紧的货币供应有助于缓解高涨的通胀预期。2011年全年M2增速大约在14%左右。综合考虑2012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较高的通胀预期可能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上年基数较低等因素,预计2012年M2增长15%左右。

      近两年我国金融创新明显加快,在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受到控制的同时,包括表外融资等直接融资规模快速膨胀,“社会融资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对社会流动性闸门的控制需要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加以把握。201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监管层加强对银行理财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清理和规范,表外信贷受到压缩,社会融资总量增势也有所减弱。

      预计2011年全年社会融资总量约13万亿元。目前,由于银行信贷投放仍受到控制,同时表外融资被限制、民间借贷资金链开始断裂,社会整体流动性已经较为紧张,未来流动性调控不宜再进一步收紧,以防止金融风险集中暴露,经济出现大的波动。预计2012年社会融资总量将增长14万亿元左右。

      3、信贷政策坚持“有扶有控”,落实定向宽松

      在保持信贷总量控制的同时,要按照“调结构”和“促转型”的要求,实行差别化对待,贯彻落实“有扶有控”,对政府在建项目、重点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小微型企业、“三农”、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助学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扩大信贷支持,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的放贷管理,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4、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2011年9月底以来,海外和国内市场出现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预期,12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多个交易日触及“跌停”。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欧债危机加剧导致国际金融动荡的短期结果,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的稳定增长将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长期支持。应该把当前出现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双向预期、双向浮动”看作是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机遇,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来增强人民币汇率“有管理的浮动”。

      5、加强流动性管理,防范“热钱”异动

      2012年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国际资本大进大出的风险。跨境资金流向的不确定性使我国防范“热钱”异动的任务更加复杂而艰巨。2011年四季度 “热钱”显露流出迹象,月度外汇占款出现减少。外汇占款已成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主要来源,为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如果外汇占款继续减少,可考虑适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释放部分流动性,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更多净投放流动性,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6、加强对表外融资的治理

      从控制流动性闸门、防范金融风险出发,要疏堵结合,加强对表外融资的治理。具体来说,一是要在银行表内表外业务间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对银行表外业务进一步加以规范。二是可考虑将部分表外业务并表监管。三是逐步将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基金公司存款、保险公司存款甚至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逐步纳入准备金的计提范围,以杜绝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来规避准备金缴纳的行为和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