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调查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海外收购难 萨博案损失惨重
    中国诱惑大 戴姆勒示好中投
  • 赵航:7月C-NCAP碰撞测试提高难度
  • 风向
  • 丁远支招如何避开收购陷阱
  •  
    2012年1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T3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3版:汽车周刊
    海外收购难 萨博案损失惨重
    中国诱惑大 戴姆勒示好中投
    赵航:7月C-NCAP碰撞测试提高难度
    风向
    丁远支招如何避开收购陷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丁远支招如何避开收购陷阱
    2012-0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记者 吴琼

      

      在一轮又一轮的收购案中,不少中国企业损失惨重。2011年,庞大集团、青年汽车兴致勃勃地收购瑞典的萨博汽车,最终迎接他们的是萨博汽车破产、投资打水漂。怎样才能在收购中立于不败之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丁远语重心长地表示:“如果因为市场情绪、流动性等因素影响收购决策,那将是最愚蠢的,后果将会很惨!”

      受三种因素驱动引发的并购,通常以失败告终。丁远指出:“流动性驱动的并购,死亡概率高达70%。企业所有者钱太多了,开始将钱烧光。”在丁远看来,“中国近年来正进入烧钱并购一阶段。尤其企业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超募后,烧钱并购的现象较为明显。因为超募后,企业的总资产、净资产都增加了,资产回报率相应却下降了,股东们希望通过收购等方式提高收益、保持甚至提高资产回报率。”

      此外,机会主义驱动并购常以失败告终,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TCL收购汤姆逊。此外,丁远指出,行政命令驱动引发的并购常常酝酿悲剧。不少企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并购),最后失败的案件举不胜举。在业内看来,2011年IPO登陆A股的庞大集团贸然出手海外并购,与超募后引发的流动性驱动、及机会主义驱动有一定关系。

      当谈及如何不掉入并购陷阱时,丁远指出,“并购成功者,通常满足两个条件,即买得便宜、管理得好。”其中收购后的管理相当重要,尤其在B2B等行业中。既需要考虑团队素质、稳定性,又需要解决被收购公司和收购公司的文化契合度、协同作用力等等,尤其是后者是长期课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奋战才能解决。

      在具体收购中,定价至关重要。丁远指出,“收购时,常用的方法有清算法、持续经营法。”在收购资源类的项目或企业时,清算法非常有效;在收购成长性企业时,持续经营法较为常用。此时,收购者需要关注被收购企业的成长性,而不是现有资产规模的大小。在收购成长性企业时,需要当心无形资产估值陷阱,千万不要“付两次钱”。丁远指出,“有些时候公司谈收购时,首先按照PE谈,这是典型的持续经营的收购方法。但接下来会谈到其他问题,比如企业商标在报表里面没有估值,但几年来商标广告费近5亿元,商标资产评估价为50亿元。以此要求收购者付点商标钱。这就是两次资产议价。”丁远强调,其实,当纯粹按照PE和成长性估值时,实际上已经将企业所有的无形资产(包括那些没有反应在报表上面的专利、GNP证书、商标、商誉)都考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