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专 版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补跌之后消费品更具吸引力
  • 拂去浮华 大有可为
  • 龙年基金心愿
  • 丁丁大逆转
  • 像沃伦·巴菲特那样滚雪球
  •  
    2012年1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基金·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基金·视点
    补跌之后消费品更具吸引力
    拂去浮华 大有可为
    龙年基金心愿
    丁丁大逆转
    像沃伦·巴菲特那样滚雪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补跌之后消费品更具吸引力
    2012-01-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农银行业成长股票基金

      基金经理助理 付娟

      

      年初以来,在大盘反弹的过程中,煤炭、有色、钢铁、金融、水泥等传统周期性行业获得明显超额收益,而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品行业垫底,主要表现为政策预期转好下低估值板块的估值修复。每一轮市场调整都以消费品的补跌、成长股的估值收敛结束,那么这一波消费品的大幅调整也在情理之中。又加上目前处于业绩披露的真空期,各种行业新闻及短期数据成为消费品公司进一步下跌的催化剂,例如白酒价格开始松动并有下调预期、冬装受暖冬影响销售不及预期、药价挥之不去的政策阴霾……

      消费品的盈利预测下调空间最小。市场认为经济增长的低点还未出现,投资者对2012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预期可能依然偏乐观,因为目前市场一致预期所对应的沪深300和非金融行业ROE水平比2011年是显著上升的,所以盈利预测存在继续下调的风险。而面临下调风险的行业将主要是投资产业链的周期类行业。这一点我们从上一轮经济衰退中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2008年中期市场开始转向悲观后,当年盈利预测下调幅度最大的行业主要是电子、航空、房地产、电力、有色等周期性行业,而下调幅度最小甚至还有上调的行业是服装、饮料、医药、零售等日用消费品行业,下调幅度最多只有10%左右,而整个A股重点公司的下调幅度超过50%。

      消费品的估值泡沫已经被挤出。2010年底开始,消费品就开始了去高估值的过程。从绝对PE水平上看,医药从40多倍下降到目前的18倍,服装家纺从40多倍下降到16倍,饮料制造从35倍下降到16倍,零售也从30多倍下降到了13倍,基本都已经处于历史最低估值水平。从必需消费品整体来看,目前也处于历史平均的估值溢价水平,相比剔除金融、石化、电力的重点公司整体PE估值溢价40%,历史最高溢价幅度超过90%。而且随着近期周期品及中游行业的估值抬升,这种溢价幅度还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来看,有限宽松的核心是不放松房地产调控,政府不会将刚刚取得的调控效果毁于一旦。同时,从库存周期角度看3-6个月的补库存也将是温和发生的,通胀的压力始终挥之不去,所以周期品获取更大超额收益的条件目前看是不充分的。结合估值和增长的确定性,消费品行业只是在等待一个较好的介入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