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融资
  • 10:上证零距离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信息披露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私募行业淘汰加速 上海隆圣主动清盘旗下全部产品
  • 券商营业部议转型
    增值服务是关键
  • 市场动态
  • 赎回压力陡增 券商资管产品再现清盘
  • 寒冬渐去 春耕适时
  • 债基回避新股风险
    打新资金回归债市
  • 数量化Alpha策略系列研究之一
  •  
    2012年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私募行业淘汰加速 上海隆圣主动清盘旗下全部产品
    券商营业部议转型
    增值服务是关键
    市场动态
    赎回压力陡增 券商资管产品再现清盘
    寒冬渐去 春耕适时
    债基回避新股风险
    打新资金回归债市
    数量化Alpha策略系列研究之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基回避新股风险
    打新资金回归债市
    2012-01-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A2左边栏)

      ⊙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当下新股发行存在的弊端正面临多方拷问,部分基金公司或明或暗表示将与新股询价保持距离,而作为传统上打新的重要参与者,债基也站在了“业务转型”的十字路口。当打新风险持续蔓延,而债市慢牛行情逐步确立,打新资金回归债市或将成为部分债基基金经理的趋势性选择。

      

      回归主业

      岁末年初,各方对于IPO格局的反思逐渐升温,目前已有两家基金公司声明将暂别新股询价,另有一些公司旗下基金也降低了打新频率。而作为传统上的打新重要参与者,债基也站在了“业务转型”的十字路口。

      “今年债市的机会相对确定,至于权益类投资,我们会审慎权衡再考虑是否参与。”沪上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表示。

      事实上,去年不少债基就折戟于大面积的“破发潮”,而进入新年,新股上市后的表现依旧难尽如人意。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上周末,2012年上市的8只新股中,有5只跌破发行价,参与打新的14只基金合计浮亏4691.72万元。

      上述投资总监告诉记者,一边是打新风险持续,另一边则是债市慢牛行情确立,回归“主业”也是自然选择。

      

      债市需求扩容

      随着部分债基对于打新的“敬而远之”,资金的转向成为必然。

      对于一级债基而言,由于该类基金规定基金资产不高于20%的部分可参与新股发行,减少对新股的投资比例,会增加对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华泰联合报告预期,从近期债券市场走势看,安全并具备较优收益率的可配置券种略有减少,但如果资金面预期趋于稳定,将推动打新资金进入债券市场,或对债券市场供求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对债券的需求。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2011 年12 月统计月报显示,基金公司增持行为突出,其2011 年末债券托管量较2010 年末增加4960.46 亿元,同比多增972.71 亿元。分析人士指出,在新发债基较多、基金可投资券品种增加以及行情持续走暖的背景下,基金对于债市的投资热情或将维持高位。

      

      看好可转债

      债市需求扩容,打新资金转向,那么债基的“子弹”会具体“打向哪里”?部分受访基金经理表示,除了已受追捧的高等级信用品种,扩容在即的可转债也成为众多债基追猎的目标。

      “从存量看,可转债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沪上某债基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可转债溢价不高,内部收益率不错,部分转债纯债溢价率已达负值,具备持有价值。”

      事实上,尽管去年整体表现一般,但从去年9月至今,石化转债、中行转债等已走出一轮独立行情,对于债基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动态看,随着中国石化、中国平安酝酿发行可转债,今年可转债发行量将接近1000亿元。“转债市场风险已暴露较为充分,攻守皆宜,今年看好相关信用好、公司估值便宜的可转债的表现。”北京一位债基基金经理表示:“一旦中国平安、中国石化、民生银行发行可转债,将积极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