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深度调整和保费统计改革的双重作用下,投连险演绎了一步步走下神坛的跌宕历程。
回首2011年,相对基金、股票而言,投连险几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股市行情今非昔比,大卖、疯销成为投连险已逝的“神话”,如今,投连险正深陷保费数十倍“缩水”的窘境。
尽管如此“惨淡”,投连险仍奋力一搏。就收益率而言,投连险2011期末考试的分数,与位于其投资链条下端的公募基金行业相比,虽不出彩但也算是略胜一筹——7个二级分类账户中有4个战胜可比基金。
即使是在最低潮的时候,仍有保险公司紧抱投连险不撒手。“顽抗”的成果是,变额年金在中国问世,让他们看到了有望起死回生的路径。被政策与市场冰冻了许久的投连险,仿佛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记者 赵铃 ○编辑 邹靓 毛明江
保费暴跌真相
1月16日,春节前最后一周的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两市个股跌多涨少,上证指数缩量下挫逼近2200点,创业板指数更是创下历史新低。
这种市道,对于与股市唇齿相依的投连险而言,不啻为一个双重的冬季。一方面,股指下挫导致持有人的投连险账户净值大幅缩水,收益率全线飘绿;另一方面,投连险新单的销售变得难上加难。
上海,保险机构必争之地。作为国内保险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上海是反映银保市场、保险理财方式活跃程度的一个典型。
来自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至12月,所有在沪保险公司的投连险保费收入合计仅1.68亿元。而在此前的2010年,这个数字高达31.1亿元。前后一年时间竟缩水近20倍,2011年一整年投连险保费规模甚至还不如2010年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连险保费。
牛市潮退、熊途漫漫,是投连险保费走下神坛的导火索。201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资本市场迷雾重重,投连险亦同样经历了不小的市场考验和业绩压力,投连险账户2011年全年业绩大幅下滑已成定局。
不过,真实的情况并非真的如此惨淡。
对于投连险2011年保费的“骤降”,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事实上保险公司投连险规模缩水的程度没有那么严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保费统计口径的变化。
中国保监会自2011年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新准则下,保险公司录得的保费收入并不能全部计入保费,要进行保险合同分拆以及重大风险测试,只有满足重大风险的才能计入保费。其中传统险和短险,均能计入保费;对于分红险,绝大多数能计入保费;对于万能险,只有满足重大风险的才计入保费;而对于投连险,只有很少部分计入保费,其他大部分则计入投资型收入。
“投连险保费收入本质上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负债,属于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跟真正意义上的保费收入是完全两个概念。”因此,按照上述人士的说法,在新的统计口径下,投连险的保费收入才出现同比骤降的现象。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正是由于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加上银保新政的出台、资本市场的走熊,令一些保险公司在几番挣扎后,选择主动放弃投连险业务。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的投连险基本不卖了。”沪上一家中资寿险公司业务人员告诉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的信息来看,2011年,多家保险公司停售了投连险产品,即使尚未停售的,很多新单保费也基本挂零,这种情况在中资保险公司中尤甚。
前述提及的三个原因,让寿险公司的产品结构开始逐渐向可计算成保费的分红险倾斜。
业绩悬殊之谜
因为有基金仓位及基金选择的双重投资因素,投连险账户明显慢基金半拍,体现在收益上即“熊市抗跌、牛市跑输市场”。这在2011年的股市深度调整行情中,显然是一个有利因素。
但业绩对比结果却显示,就收益率而言,投连险2011年总成绩单与可比的公募基金相比并不出彩。
长期跟踪投连险收益走势的华宝证券研究所于本周发布了“中国投连险2011年度报告”。据其提供给本报的数据显示,在投连险7个二级分类账户中,激进型、混合激进型、混合保守型、增强债券型账户2011年累计回报率超越可比公募基金,指数型、全债型、货币型账户落后于可比基金。4比3的结果,投连险也只是略胜一筹罢了。
实际上,因为投资比例限制、投资标的等方面的差异,投连险与公募基金所适用的并不完全是同一个参照体系。仅仅从通过基金间接挂钩A股的这一品种性质来看,投连险整体而言在2011年的表现还算交代得过去,少数投连险账户业绩的表现仍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在2011年的熊市行情中,大部分投连险账户的收益之间相差悬殊。尤其是激进型偏股型投连险账户,仓位不同,命运各异。
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因2011年3月清仓成功逃顶而名噪一时的“国寿精选价值投资账户”,却抱憾投连险年终排名。
细读该账户月报后不难发现,在2011年4至7月这四个月中,该账户一直坚守空仓。熊市中,空仓即意味着好业绩,在2011年8月之前,该账户收益一直遥遥领先其他同类型账户,甚至一度是投连险激进型账户中较少的正收益者。2011年7月底时该账户的基金仓位仅有1.12%。
然而,去年8月的一次决定,令其优势功亏一篑。休整了大半年的国寿精选价值投资账户开始出动,从近乎空仓骤变至接近满仓。2011年8月底时,该账户的基金仓位骤增至87.96%,至2011年12月期间的四个月,一直维持高仓位操作。2011年9至12月,该账户的基金仓位分别高达74.97%、89.3%、88.74%、87.91%。
从空仓到满仓的操盘转变,源于国寿对于市场底部的预言。该账户在2011年10月份的投资报告中称,“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温总理‘预调微调’的讲话,政府一些结构性放松的政策陆续推出,市场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中长期来看2307点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底部”。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从该账户2011年8月近乎满仓操作到2011年12月末,上证指数下挫了近500点。操作策略的骤转,导致该账户在去年四季度出现负收益,最终排名落至去年第七位。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投连险各账户收益悬殊的背后,也折射出各家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和投资能力的差异。
“目前,投连险账户基本以配置基金为主,保险公司打着具备‘优选基金’能力的口号,来说服一部分客户购买投连险。那是否所有推出投连险的保险公司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一位长期研究投连险的业内人士质疑道。“其中,一些中小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员仅有个位数,而个别保险公司干脆直接将投连险管理职能委托给了相关基金公司。”
另外,在信息披露方面,相比过去,绝大多数的投连险的信披透明度有所提高,比如目前多数公司已经每日公布账户价格。但与其他理财产品如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等存在差距。除极少数保险公司外,普遍存在净值公布不及时、不公布或极少投资报告、投资报告有效信息少等诸多关乎投资透明度的根本问题。
记者发现,超过一半的保险公司没有在其网站上披露有关投连险的投资报告。即使有定期发布报告的,与基金产品动辄几十页的报告相比,投连险的投资报告简约宽泛,很多都没有公开披露投连险账户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投资的上下限。报告中,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后期投资策略,亦是“惜字如金”。
转型变额年金
在中资保险公司纷纷倒向分红险一边时,仍有诸多外资(包括合资)保险公司紧抱投连险不放。
外资保险公司缘何痴情于投连险?一家外资寿险公司负责人称,在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三大投资型保险产品中,只有投连险没有任何保底收益规定,因此被外方股东认为是风险最低的品种。同时,从偿付能力角度看,投连险对资本金的要求是最低的,而其他险种则是越卖越“吃”偿付能力。
事实上,目前的投连险市场并不是“只出不进”。华宝证券的投连险年报显示,2011年,新上市且开始运营公布净值的投连险账户共计6只,其中,激进型账户2只,混合激进型账户2只、混合保守型账户1只、货币型账户1只。此外,还有31只新账户已通过保监会批复成立,但尚未开始运营和披露净值。
我们看到,2011年股市虽震荡走跌,仍不乏跃跃欲试的保险公司。特别是尚未开展投连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期待低位抄底建仓。如阳光人寿、安邦人寿等公司首次申报投连险账户。而新增账户不乏特色和新意,如阳光人寿就推出了产业升级型、消费升级型等主题风格明显的账户。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虽然已是经营投连险业务的老将,但旗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也在2011年积极申报投连险账户,意图独立运营。
“我们认为,专业养老险公司积极推出投连险业务的情况可能在今后更为普遍,主要是因为《变额年金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只有经营投连险业务期满3年的保险公司才有资格经营变额年金。而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对于年金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正逐渐显现。”华宝证券分析师赵恒珩告诉记者。
赵恒珩口中的变额年金,即2011年6月正式面世的创新险种。之所以按照投连险业务来作为变额年金的参考指标,主要源于变额年金与投连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关性。通俗地来说,变额年金保险=投连险+最低保证+年金化支付。
2011年中国变额年金面世,可谓掀起了保险理财产品发展的新篇章。虽然目前仅有金盛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推出了产品(华泰人寿三个变额年金账户尊享型、智慧型和远见型已获保监会批复,但具体产品尚没有推出市场),但从多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申报投连险账户的积极举动来看,变额年金在2012年或将有实质铺开的迹象。
另一个有利的外部推动因素是,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对于年金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正逐渐显现,变额年金保险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会很大。“变额年金在国外市场覆盖率很高,特别在北美市场,养老金大部分以变额年金的形式出现。”
但不得不强调的是,变额年金与资本市场联系更为紧密,这就对经营变额年金险的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资本市场表现好时,变额年金的吸引力会大幅增强,但中国资本市场大起大落的特征,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一定的风险。
从已经面世的金盛人寿“保得盈”变额年金和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步步稳赢”变额年金来看,两个产品自2011年成立至2011年底,分别录得了-4.05%和-5.91%的回报率,显著跑赢同期HS300指数。
可惜,尴尬的现实是,与大约同时期成立的公募保本基金取得正收益相比,变额年金的负收益依然有些相形失色。变额年金的投资团队能力及账户收益水平仍有待考验。
经过十二年的风雨历程,中国投连险并没有在前期较多的质疑中走向没落,而是在摸爬滚打中积极探索更加健康更加有力量的发展道路。
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投连险账户总规模合计907.87亿元。进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参考2011年上市公司三季报)的险资持股市值合计1617.08亿元,其中进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单的投连险持股市值24.55亿元。
可以预见的是,在经过皆大欢喜的起步发展阶段、熊市挣扎的蹒跚学步阶段后,投连险的差异化竞争日趋加剧,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整个市场将迎来一轮洗牌期。
2011年投连险分类账户累计收益与可比基金对照
投连险二级分类 | 2011年累计回报率算数均值(%) | 可比公募基金 | 可比公募基金上半年累计回报率均值(%) | 回报率差额 |
指数型 | -23.28 | 被动指数型基金 | -22.27 | -1.01 |
激进型 | -20.68 | 普通股票型基金 | -23.40 | 2.72 |
混合激进型 | -15.74 | 混合偏股型基金 | -21.27 | 5.53 |
混合保守型 | -9.05 | 混合偏债型基金 | -13.01 | 3.96 |
增强债券型 | -1.77 | 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 | -2.06 | 0.29 |
全债型 | 0.56 | 中长期纯债基金 | 1.38 | -0.82 |
货币型 | 3.12 | 货币市场型基金 | 3.59 | -0.47 |
资料来源:由华宝证券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