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
2012冬季达沃斯论坛日前落下了帷幕。据报,这次论坛共有100多个国家参与,40名国家元首出席。相比各类论题,西方媒体更为关注的是,向来重视达沃斯论坛的中国,这次没有像以往那样由总理或副总理带队出席,似乎分量不够。
内中有何缘由?有媒体认为今年的论坛刚好与中国的龙年春节“撞车”, 之后也传出了从明年起达沃斯论坛将提前一周,以错开中国春节,方便中国高层和各界领袖出席的信息。
也有人认为论坛越来越华而不实,当然也有人分析是其他原因所致。但客观而论,外媒对中国的解读有些刻意,也有些偏差,其实中国并不像外媒所说的那样 “打破传统”,未派“重量级”角色出席。此番代表中国参与论坛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等人,“分量”并不轻,2011年中国就派出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会。
无论如何,观察家们关注的重点还是应聚集达沃斯论坛本身。正如不少媒体所指出的那样,这个论坛正逐渐变异成清谈的场所,美国CNN就毫不客气地称,这是政商界精英在一个“朴素”的环境闲谈几天,在玩着“互相指责的游戏”。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也直言不讳,指达沃斯论坛是一群聪明人和有钱人的“超级碗”比赛。如果足够有钱或足够聪明,或者两者兼具,就可以去达沃斯,消除一下冬天的无聊。
确实,在全球经济依然笼罩一片阴霾的情形下,别说在达沃斯这样的论坛,来自全球的政商精英们不过发发牢骚或纾解愿望而已,即便G8和G20这样的多边机制,对全球经济又能开出什么更好的疗治药方呢?即使有了好药方,相关方面基于南辕北辙的利益考量,也没有哪国愿拿自己当成药方的试验品。
因此,岂止是现在的达沃斯论坛更像是鸡肋,一群绝顶聪明的政界要人和商界精英,也不能给世界经济任何教益,就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角色不是也越来越微妙么?它表示今年世界经济前景难以乐观,虽然还认为世界经济不会崩溃,但在其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12与2013年全球经济分别增长3.3%和3.9%,较其2011年9月上一次预测时分别下调0.7和0.6个百分点。IMF之所以有此预估,是因为全球经济受欧债危机所拖累。此番达沃斯论坛的主角,德国总理默克尔虽被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施瓦布称为“力量的灯塔”,但默克尔依然强调欧洲债务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可见,达沃斯论坛的欧洲要员们是满腹心事,忧心忡忡,其他地区的政经精英在这个论坛上也只能徒发议论而已。
更要命的是,据测算,达沃斯参会代表平均每人要花费4万美元。在经济景气之时,这笔开支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此时,除非自掏腰包,否则任何一个参会者都面临着被媒体和民众戳脊梁骨的道德风险。
达沃斯论坛是经济全球化的成果之一,承担着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出谋划策的责任。可是,现在的达沃斯论坛对全球经济的沉沦实在是无能为力,这个论坛就异化为坐而论道的清谈场所了。
现在的全球经济,不乏理论上的药方,世界各大经济体也都清楚自己的麻烦所在。关键是,基于利益至上的考量,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都从自我的核心利益出发,设计自利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使得主观的局部利益和客观的全球化格局严重冲突,致使世界经济难以实现真正的复苏。这种乱局恰似紊乱的交通,各不相让的拥堵,反而造成整个交通系统的瘫痪。而现在的达沃斯论坛,不啻于仍在空洞地说教——让大家遵守交通规则;事实上,现在全球经济最需要的是一个具有大局观的交通警察,采取果断措施疏通拥堵。这样的重责,德国显然承担不了,目前只能自保而已;眼下正陷入大选权斗的美国也是有心无力,“占领达沃斯”的抗议者们正在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斗争以及社会不公正。
本届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为“大转型:塑造新模式”,但是看起来,达沃斯本身更需要大转型。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