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信息披露
  • 11:公司·价值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IPO“病原”到底在哪里?
  • 全球制造业未见真改善反弹难持久
  • 这样推销理财产品不是蒙人吗?
  • 存款生成机制变了,商业银行经营怎么变
  • “慎终如始”
  • 国债期货:
    为证券市场双轮驱动助力
  •  
    2012年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IPO“病原”到底在哪里?
    全球制造业未见真改善反弹难持久
    这样推销理财产品不是蒙人吗?
    存款生成机制变了,商业银行经营怎么变
    “慎终如始”
    国债期货:
    为证券市场双轮驱动助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慎终如始”
    2012-02-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国旺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二十二

      李国旺

      行情处于安定状态时,容易控制风险。价值投资者能“无为而治”,是因为在市场出现危机前就退出了,所以能将风险压缩在可控状态。即便在成功之际,价值投资者也像刚开始一样谨慎,不放过任何细小的信息,力求不犯任何导致全局失败的小错误。价值投资者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反面教材中觉悟大道,顺应市场的自然趋势,所以从不将主观意志强加于价值规律,也不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投资大众。

      反之,如果不尊重价值理规律,急于求成,刻意妄为,则必然会失败;若心中过于在意头寸与位置,反而会失去其所得。因此,投资失败,要么没有选择好公司,要么没有选择好股票;如果不是选择的股票不对,就是选择的入市时机不对;如果不是选择入市的时间不对,就是选择退出的时间不对;如果不是选择退出的时间不对,那或许就是选择的组合结构与时间结构不对。

      因此,投资失败可能出现在对公司的选择上,也可能出现在时间错位上,更有可能没有及时止盈,退出的时机不对。而为了防止出现上述误判,吸取传统智慧中的精髓,将其作为投资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大有益处的。

      比如,“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非常事件都是由正常事情变异而来,当市场出现细小的异象时,如能一叶知秋,提前规划好“解决方案”,就能掌控先机。这意味着,在市场运行处于均衡时,要做好风险管控,建筑风险的“隔离墙”,制定好“危机处理”机制,防止细小变异引发行情的巨变。当然,仅仅解决潜在的问题还不够,还要想办法创造条件,解决产生潜在问题的基础和“种子”,如果消除了产生问题的基因,问题就无从产生。

      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投资首先要做好风险预防,设立风险预防机制。资本投资不能一步登天,要慢慢来。反过来讲,投资风险往往从细小失误开始,由于失误细小,欲望逐步膨胀,投资者慢慢为欲望控制,成为欲望的异化者,最后形成风险,无法控制,就不可收拾了。

      比如,“无为无败,无执无失。”如果投资者过高估计自身的聪明才智,将会由于主观的愿望与客观的条件、市场规律不符而导致投资失败。如果为了一己之利固执己见,反而会因为过度执著主观愿望而受到相反力量的制衡而失利。真正的投资高人,会顺应市场自组织的发展,尊重市场群体的行为、尊重投资群体的意愿。

      再比如,“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投资失败,往往不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开始时往往在细小处会小心谨慎,失败多数发生在即将成功而自我膨胀的时候。世间大事,无不是小事的积累或者乘数,要想投资获取丰硕成果,就得既要从细小处着眼,又要从大局处着手,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还有,“顺应自然而不妄为。”老子认为,百姓具备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如果大家有异议有质疑,首先是投资管理人可能存在过失。如果管理人能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投资人、坚持为投资人提供优质服务,能从细小的事情中发现并把握事物的方向或者逆转方向的机制、事件,就能为投资人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

      对于机构资本来讲,防险保险、谦虚谨慎、惠民利民、顺应自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手通过战略创新,开辟财源;一手做好风险控制,防止接近成功时失败,这是现代投资的基本功。机构投资的失败,往往是机构的利益追求与国家政策或者国家利益相违背,造成政策性的负效应的结果;或者是因为成功而骄傲,决策、计划、安排超载,致使执行的目标与执行的力量不对称,目标过大而无法操作或者无力操作的结果。因此,机构管理者需要有清晰定位,注重与他人交换思路、办法、投资策略,形成利益相关方利益的集合体,进而实现利益网络的共进或者乘数效应。而要形成利益共同体的乘数效应,诚信是第一位的。机构在诚信经营中保持“天理”、“良心”,才能符合人性之道,符合时代潮流。

      对于投资人来讲,进入资本市场投资,目的是提高生存质量,获得发展机会。要想让自己的生命质量提高与投资事业发扬光大,个体就得在格物致知基础上,正心诚意,让自己的生命处于光明之中,不受非理性的支配,而做自己生命的理性主人,最后成为理性投资者。至于那些不想付出就想发财的投机者,总希望能得到股票投资的信息,却从来不想为此付出努力,他们的失败,往往是执着于既得利益并扩展欲望的结果。在被非理性群体情绪控制的时候,人们的心中往往只有一个念头,期望还有比自己更愚昧的,这是一种个体似乎理性“博傻”过程的群体非理性行为。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